证名。指脊椎下段尾骶骨部位作痛。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多因肾脏精气亏耗,督脉受损,或寒湿侵袭,或血瘀气滞所致。疼痛常连及腰部,难以挺直。喜暖怕冷者,治宜温肾补督脉,可用温肾散,附桂八味丸;肾水不足者,
七方之一。治疗急病及重病的方剂。《儒门事亲》卷一:“急方之说有五,有急病急攻之急方,如心腹暴痛,两阴溲便闭塞不通,借备急丹以攻之……;有汤、散荡涤之急方,盖汤、散之比丸下咽易散而施用速也;有药性有毒之
【介绍】:见耶律庶成条。
见《本草求真》。即虫白蜡,详该条。
宋代医官职称。隶属翰林医官院,始置于政和年间,官阶正七品,系以原军器库使之官职改任者。参见翰林医官院条。
见《证治准绳·伤寒》帙三。即栀子仁汤,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洞天奥旨》卷十一。因肾气不足,寒湿挟痰侵袭骨骼,以致气血凝聚于骨所致。好发于长管骨的干骺端。良性者症状多不明显,发展缓慢。恶性者病初隐痛,继则难忍,入夜尤甚,生长较速,肿块推之不移,坚硬如石
丛书名。明·张世贤注。刊于1510年。系张氏《图注八十一难经》和《图注脉诀》二书的合刊本。参见各该条。
舌苔突然消失,如剥脱样的舌象。多属胃阴枯竭、胃气大伤的证候。如见舌的后半部剥苔,是病邪入里未深而胃气已伤。舌前半部剥苔,是表邪虽减,但胃肠有积滞或有痰饮;舌心剥苔是阴虚、血虚或胃气受伤。《辨舌指南》:
眼的部位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即黑睛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