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病名。痿的别称。因四肢痿弱,变易正常的作用,故名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三阳三阴发病,为偏枯痿易,四支不举。”张志聪注:“痿易者,委弃而不能如常之动作也。”详痿条。
见《国药的药理学》。为甘蔗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刘禹锡条。
养生类著作。清·冯曦撰,全书4卷。卷1怡神,卷2葆摄,卷3修炼,卷4格言。作者注重养神,认为“多忧虑之人,饮食不为肌肤,则知养神当先于养形也。”并推崇太乙真人养生七法:一少言语养内气;二戒色欲养精气;
经脉以四肢末端为根,称为“四根”,以头、胸、腹三部的一定部位为结,称为“三结”。《针经指南》:“更穷四根三结,依标本而刺无不痊。”四根三结,说明四肢与头身之间经脉和穴位主治上的相互联系。临床上取四肢穴
民间流传的一种辨伤的诊断方法。是根据眼中白珠络脉的改变,以及瘀点的所在,作为诊断受伤部位和性质的参考。一般来说,白睛见青紫红筋浮起,在红筋末端有瘀血点,称为“报伤点”。点在白珠上的,为胸廓受伤积瘀。点
即行气法。见该条。
见仁斋直指条。
针灸著作。①即《医技便巧针灸指南》。4卷,作者佚名。刊于1925年。本书卷1~3针灸指南说,泛论儒家及佛家哲理中有关性命,摄养等论述;其后又有山灵示德图、行乐图等与医学无关的内容;卷4载多种病证的针灸
【生卒】:?~581【介绍】:南北朝至隋代之间医生。丹阳(今江苏镇江)人。北齐名医徐之才之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