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疡医大全》卷二十八方。苦参六两,大枫子肉四两,荆芥二两五钱,麻黄、当归、羌活、白术各五钱,黄芩、白芍药、川芎、白僵蚕、人参、白蒺藜、胡麻仁、防风各一两,乳香、没药各二钱二分,麝香四分。为末,酒煮黄米
病人身体内部,即胸腹部的病候,系与“外证”相对而言,主要指病人的自觉症状和通过按诊得到的证候,见《难经·十六难》。如肝之内证为“脐左有动气,按之牢若痛”、心之内证为“脐上有动气,按之牢若痛”等。
指面部作肿。与面浮属虚者相对而言。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:“面肿曰风。”多因食后冒风,或风热相搏,上攻头面所致。治疗以祛邪为主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面肿乃食后冒风所致,能食者风虚,面麻木,牙关急搐,升麻
书名。2卷。元·齐德之撰。撰年未详。卷上为外科医论,共有论疮肿诊候八式法等35篇。其中包括疮肿的辨识、脉法、内服及外治诸法,五发疽、附骨疽、阴疮、时毒、疔疮、瘰疬、痔疮等病的证治;卷下为汤丸膏丹,共1
疮疡的内治法之一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汗之则疮已。”即对于疮疡初起约七日之内,尚未成脓破溃,患者正气未虚兼有表证者,应用解表药物,使毒邪随汗而泄,疮疡得以消散。临证应辨寒热,分别采用辛凉解表或辛温
见《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》。为了哥王之别名,详见该条。
本草著作。简称《医门小学》。4卷。清·赵亮采编于1887年。作者谓本草乃医门之小学,遂以此名书。卷首列述阴阳运气、脏腑经络及药性总义。次以药性寒、热、温、平4种歌赋为纲,杂采前人之说为之注释。书后附诊
①出《灵枢·五色》。指反映五脏病变及各种证候的五种病色。参五色主病条。②《灵枢经》篇名。本文以讨论五色主病为主,故名。论述青、黄、赤、白、黑五色分属五脏,而五脏六腑在面部的反映有一定位置,根据面部各个
病名。指患喉痹时合并腮腺肿痛者。《本草纲目》稻附方:“喉痹、叱腮。用糯米三升,……水调如膏药,贴项下及肿处,一夜便消。干即换之。当令湿为妙。”
病证名。指水肿以血瘀为主者。《丹溪心法·水肿》:“其皮间有红缕赤痕者,此血肿也。”多因瘀血留滞,血化为水所致。主要表现为四肢浮肿,皮肉间有红丝血痕,或妇女经水先断,后见水肿,少腹胀痛拒按,小便清长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