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痰呕

痰呕

病证名。又名痰饮呕吐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一:“病者素盛今瘦,肠中沥沥有声,食入即呕,食与饮并出,名曰痰呕。”详痰饮呕吐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色丸

    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卷下方。朱砂末五钱,水银、雄黄末、珍珠粉各一两,铅三两。将铅与水银熬后,与余药炼蜜为丸,麻子大,每服三至四丸,金银器、薄荷煎汤送下。治痫症。

  • 纽子三七

    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羽叶三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忠顺药师

    【介绍】:见拳衡条。

  • 珍珠母丸

    即珍珠丸第一方,见珍珠丸条。

  • 血虚生风

    由失血、贫血或肝血不足而内生的风证。参虚风内动条。

  • 毛耸

    证名。指毫毛耸然直竖。见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治》。

  • 黄花苦豆子

    见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。为野决明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石黄

    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即雄黄,详该条。

  • 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

    以感觉异常为表现形式的循经病理反应。其中以疼痛为主者称“循经性疼痛”;以其它异常感觉如麻、冷、热、痒、酸胀、蚁走样、吹风样或流水样感为主者称“循经性异感”。循经性疼痛和循经性异感,均属自发性循经感觉病

  • 中人

    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六。即客忤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