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痨瘵咳嗽

痨瘵咳嗽

病证名。指痨瘵病的咳嗽。见《不居集·痨瘵咳嗽》。《明医杂著·劳瘵》:“睡中盗汗,午后发热,哈哈咳嗽,倦怠无力,饮食少进,甚则痰涎带血,咯吐出血,或咳血吐血衄血身热,脉沉数,肌肉消瘦,此名痨瘵。”《寿世保元·劳瘵》:“夫阴虚火动,劳瘵之疾,由相火上乘肺金而成之也。……盖肾水一虚,则相火旺动,相火上炎,则克肺金,肺受火邪所克,所以为咳,为嗽,为热、为痰,为喘息、为盗汗,为吐血,为衄血,为便血尿血,为四肢倦怠,为五心烦热,为咽干声哑,为耳鸣眼花,为遗精便浊,为虫胀肿满,为一应难状之症。治者宜滋肾水、养心血,扶元气,健脾胃,以培其本,降相火,清湿热,化痰涎,润肺金,以治其标。宜以清离滋坎汤、补中益气汤、河车地黄汤太平丸瑞莲丸宁嗽膏白雪膏之类,宜对症选用。”《世医得效方·痨瘵》以劫劳散治心肾俱虚劳嗽阿胶丸治劳嗽并嗽血唾血。亦可用痨嗽方。参见咳嗽、痨瘵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钱汝砺

    【介绍】:见钱瑛条。

  • 食噎

    五噎之一。出《诸病源候论·否噎病诸候》。其症食无多少,胸中苦塞,疼痛,不得喘息等。治用五噎丸、五噎散、嘉禾散等。参见五噎、噎条。

  • 三痫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幼幼集成》。即风痫、惊痫、食痫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地廓

   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又名坤廓、坤地廓、水谷廓。①《审视瑶函》:“以(气)轮上血脉丝络为凭。”“坤位西南,络通于胃之腑,脏属于脾。”②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:“地廓即肉轮也,肉轮属脾,

  • 痰涎血

    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咯血》。指痰唾涎中带有血丝、血点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血源流》:“痰涎血者,脾家畜热所致,宜加味逍遥散,清肺汤;而痰唾中带有红丝红点,病尤为甚,其条分缕判,则有由六经之火者,宜山栀

  • 内伤腰痛

    病证名。《症因脉治·腰痛总论》:“内伤腰痛之症,日轻夜重,痛定一处,不能转侧,此沥血停蓄之症;胁肋气胀,遇怒愈甚,此怒气郁结之症;腰间重滞一片如冰,得热则减,得寒愈甚,此痰注作痛之症;时常怕冷,手足不

  • 温肺散

    ①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八方。细辛二两,炙甘草、炮姜、五味子、茯苓各四两。为末,每服一钱匕,食后,临卧白水送下。治肺中寒,咳唾浊沫。②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八方。天花粉半两,炙甘草二钱半。为末,每服一钱,蜂

  • 五走

    指五味所走的脏器组织。①《灵枢·九针》:“酸走筋,辛走气,苦走血,咸走骨,甘走肉”。②《灵枢·五味》:“酸先走肝,苦先走心,甘先走脾,辛先走肺,咸先走骨。”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“先走”作“先入”,其义

  • 小儿痘疹方论

    书名,1卷,宋·陈文中约撰于13世纪中期。书中首论痘疹的病源,次论治法,后辑录有关痘疹的效方,文字简要。1958年商务印书馆将本书与《小儿病源方论》合刊出版,书名:《陈氏小儿病源、痘疹方论》。

  • 下完骨

    颞骨的乳突下。《素问·气府论》:“下完骨后各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