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痧胀玉衡

痧胀玉衡

书名。3卷。清·郭志邃撰于1675年。作者鉴于痧胀病症发病多、传变快,治不对症,命在须臾,遂搜求前人有关学术经验,总其大纲,撮其要领。上卷列痧胀发蒙论、痧胀要语及痧胀脉法;中卷、下卷结合实际治例,叙述多种痧症,末附备用要方。书成后三年,郭氏从临床实践中意识到“痧之变幻,更有隐伏于别病中者”(见本书续序),又作后卷1卷,补充了不少有关痧症的诊治内容。是一部比较系统的痧症专著。但作者根据痧症的临床表现,分症过细,显得名目繁多;在解释病因、证候等方面,或有附会、不切合实际的观点。本书有多种刊本。建国后有排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蓝蝴蝶

    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鸢尾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鹿耳苓

    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六棱菊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马三七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费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本草饮食谱

    书名。1卷。清·文晟辑,费伯雄鉴定。刊于1850年。本书将可以疗病的食物本草分为谷、豆、菜、瓜、果、味、禽、兽、鱼、虫等10部,共约200种,每种列述性味、采用、主治及宜忌等,内容简要。

  • 肌腠

    又名肉腠、分、分理。肌肉的纹理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肌腠疮疡。”

  • 五窍出血

    证名。《嵩崖尊生书》卷八:“五窍出血,耳目口鼻一齐出血,药不及煎,死在顷刻,先将水当面喷几口,急分开头发,用粗纸数层蘸醋令透,搭在囟门,血即止,次用当归一两煎好,磨沉降香五钱,加童便服,血自归经,然后

  • 暴冷嗽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卷五。冬令气候严寒,骤然感受寒冷以致肺寒而引起的咳嗽。参见寒嗽条。

  • 溪穴

    ①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归来,见该条。②出《外台秘要》。即承泣。见该条。

  • 小辛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细辛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纷署集

    见针方六集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