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卫济宝书》卷下。即生肌法。见该条。
外治法之一。亦称起泡、提泡。用具有刺激性的药物,敷贴于特定部位上,使之发泡的治法。如硃砂巴豆膏敷印堂穴治白喉;斑蝥研粉,放于小膏药中心,贴项两侧(患左贴右,患右贴左)治急性扁桃体炎(贴后三、四小时起泡
出《小品方》。为芦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即瘰疬大小不一者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四。详瘰疬条。
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八方。茯苓、黄芩、菖蒲各五两,玄参、细辛各四两,大黄、炙甘草各二两,煅磁石八两。为粗末,每服四钱,水煎服。治肾实热,小腹胀满,四肢色黑,耳聋,骨热,小便赤黄,腰脊离解等。
出《千金翼方》。为瓜蒂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野棉花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手足阳经中脉气流行出入的部位。《灵枢·根结》:“足太阳根于至阴,溜于京骨,注于昆仑,入于天柱、飞扬也;足少阳根于窍阴,溜于丘墟,注于阳辅,入于天容、光明也;足阳明根于厉兑,溜于冲阳,注于下陵(足三里
中医学术派别的一种。古代尊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等医籍中的方剂为经方。后世医生,凡主张宗用其方者,被称为经方派。
脉象。来迟去疾之脉。为内邪有余,表气不足。《注解伤寒论·平脉法》:“初持脉,来迟去疾,此出迟入疾,名曰内实外虚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