痰证之一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七:“稠痰,饮食衣褥过厚,火蒸津液成痰稠浊,又有火郁于心肺。”宜用海石、瓜蒌、半夏、诃子、杏仁、贝母、五倍子等。参见痰证条。
《时病论》卷三方。又名雷氏清凉涤暑法。滑石、连翘、茯苓各三钱,生甘草八分,青蒿一钱五分,白扁豆、通草各一钱,西瓜翠衣一片。水煎服。治暑温,暑热,暑泻,秋暑。
【介绍】:清代武官。字飞态。关中(陕西)人。根据《本草纲目》中所收载的方药,“类而聚之,群而分之”,编成《方以类聚》50卷。
病名。见《重楼玉钥》卷上。此症多由肺胃蕴热,热邪上炎所致。症见咽喉或上腭肿生血泡,胀塞咽喉、疼痛难咽。《重楼玉钥》卷上:“此症或因饮食火物,触动肺胃积热,致陡起斯症,或在喉头上腭,及舌根左右生一血泡,
综合性医书。3卷。金·张元素约撰于12世纪后期。本书以《内经》理论为本,旁参各家学说介绍手足阴阳、脏腑脉证、运气、主病、用药等多方面内容,并对某些治法,多种病症和本草药性进行了广泛的论述。析证简要,选
病证名。《叶氏女科证治》:“经来如鱼脑髓,双脚疼痛,不能举动,乃下元虚冷更兼风邪所致。当行气行血。宜服苏风止痛汤(天麻、僵蚕、紫金皮、乌药、牛膝、独活、川芎、当归、乳香、南藤、补骨脂、生姜、葱白),酒
见《岭南草药志》。为乌桕叶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古刺法名。十二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赞刺者,直入直出,数发针而浅之,出血,是谓治痈肿也。”指治疗痈肿的针刺方法。其法在患处将针直入直出,反复多次地浅刺,使之出血。以其反复浅刺,后刺赞助前刺,故名赞
病名。出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二十三。又名玉门不闭、阴门不闭、产门不合。指产后阴道外口不能闭合。多因胎前失于调养,产后气血大虚,不能收摄,或产时伤及产门破损所致。气血大虚者,兼见少气懒言,面色苍白,自汗等
病名。《外科十三方考》下编:“此痔内硬,头小根大,时作痒痛。”治宜化肉膏(桑枝灰、麻梗灰、广石灰、威灵仙、川乌、草乌、野芋头、生半夏、巴豆),再以生肌散收口。相当于血栓性外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