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疮疡辨阳证

疮疡辨阳证

见《外科正宗》卷一。指辨识疮疡之属于阳证者。如疮疡起病急,患处高肿局限,焮赤疼痛,色红活润泽,七日内肿不消则成脓,溃后脓稠色润,易消,易溃,易敛,病程短,并常伴形寒发热口渴便秘、溲赤,脉洪数而有力等为疮疡阳证。患者精神、食欲尚可,预后较佳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十三鬼穴

    古代用来治疗癫狂等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。首载《千金要方》。旧说精神疾患是由鬼神作祟所致,治疗穴位均冠“鬼”字为名。其数十三,故称十三鬼穴。十三鬼穴,古代文献记载略有差异,今多指人中(鬼宫)、少商(

  • 气泄

    指气机失常而表现为外泄脱失的病理状态。为《内经》九种气机失常病证之一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炅则腠理开,荣卫通,汗大泄,故气泄。”本证除由于火热蒸迫、汗出过多而致气泄脱失外,大失血、大泻下等亦可致阳气泄

  • 旷世儦(biāo 标)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永新(今江西永新)人,生平不详。继承其曾祖父名医旷处良的医术,以医名。

  • 肩膊

    ①又名。指两肩及肩之偏后部分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肩膊虚者,取之上。”②肩胛骨的别称。又名肩髆。

  • 风搐

    病名。①见《儒门事亲·风形》。指以手足抽动为主症的疾患。多因火盛肝旺,风动痰壅所致。症见双目上视,角弓反张,或手足颤振抽动不已,不能持物和步履,夜卧发热,遍身燥痒等。治宜平肝熄风或涌吐风痰。《罗氏会约

  • 霉中黄苔舌

    舌霉色中有黄苔,即灰黑黄苔。为湿热蕴阻中焦,宜清热祛湿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两胁刺痛

    证名。见《儒门事亲·治病百法》。指两侧胁肋部疼痛如刺,多由气结、血瘀、癖积及疫疠之气等滞而不散,络脉受损所致。详肺邪胁痛、死血胁痛、胁痛、食积、运气胁痛各条。

  • 青蒿蠹虫

    出《本草纲目》。又名青蒿虫。为寄居于菊科植物青蒿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。镇痉熄风。治急、慢惊风,对流行性乙型脑炎及脑膜炎的痉挛抽搐有效。内服:入丸剂。

  • 脉如

    脉学著作。2卷。清·郭治撰于1753年。作者深感切脉诊病之不易,遂搜集前人有关脉学理论经验,结合个人临床体会编成本书。书中以浮、沉、迟、数为四大纲,阐析28脉颇详。除脉诊外,并简介望、闻、问三诊。但书

  • 重断

    病名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断同龈。又名重龈。多由胃中有热,湿浊薰蒸而成。症见齿龈浮肿,如附物垂痈,口臭。常见于小儿。治宜清胃涤浊。用清胃散、甘露消毒丹等加减。或可以针刺去脓血,后用盐汤嗽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