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疫喉呕吐

疫喉呕吐

证名。此乃胃家邪热发泄所致。痧透则呕自止。若痧隐而不透,呕甚吐者,治宜以透邪解毒、清热、止呕之剂。参见疫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补阴

    又称滋阴、育阴、养阴、益阴。是治疗阴虚证的方法。如心阴虚表现为心悸、健忘、失眠多梦,舌质嫩红、苔少,脉细弱而数等症,用补心丹;肝阴虚表现为眩晕头痛、耳鸣耳聋、麻木、震颤、夜盲、舌干红少津,苔少,脉弦细

  • 痛风肿

    病名。见《医学入门·水肿》。即风肿。详该条。

  • 删繁本草

    书名。见《通志·艺文略》。5卷。唐·杨损之撰。杨氏“以本草诸书所载,药类颇繁,难于寻检。删去其不急并有名未用之类”(《补注神农本草》),已佚。

  • 渗湿于热下

    出《温热论》。治疗温病表证挟湿的方法。温病初起挟有表湿,于辛凉解表剂中加用芦根、滑石一类渗淡利湿药,使湿从下去,温热即易于清解。

  • 奶参

    ①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山海螺之别名。②见清·刘士季《草木便方》。为土党参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早哺

    即下午,申时。《灵枢·病传》:“夏早晡。”

  • 龙柏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生。字青霏。长洲(今江苏苏州西南)人。对痧胀的证治有独到见解,撰有《脉药联珠药性考》及《古方考》(有1795年合刻本)。

  • 血参根

    见《山东中药》。为丹参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
  • 传经

    指伤寒六经病的传变,病邪从一经传入另一经的证候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一日,太阳受之,脉若静者为不传。颇欲吐,若躁烦,脉数急者,为传也。”《伤寒论大全·辨张仲景伤寒论》:“盖风寒之初中人

  • 七加皮

    见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。为七叶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