厥证之一。指卒然昏厥,不省人事的严重病证。一名暴蹷。《素问·大奇论》:“脉至如喘,名曰暴厥,暴厥者,不知与人言。”《景岳全书·厥逆》:“脉至如喘者,谓脉之急促如喘,此血气败乱之候,故致暴厥不言,即今人
【介绍】:清医家。字浩川。广东南海人。嘉庆十年(1805年)经商澳门,习得种牛痘之法,自身试之并及亲友,均无不验,乃于会馆专司其事,历十余年。后将种痘方法详加记述,纂为《引痘略》(1817年)。为我国
医经著作。宋李駧(子野)撰于1269年。7卷。对《难经》原文随句笺解,训释并重。并于序论部分绘以注义图十七节,图文互释,相得益彰。唯其所释不辨难易,亦乏精辟之见解。现有涵芬楼影印明《正统道藏》本等刊本
针具名。一种多针浅刺的专门针具,因其刺激仅及皮肤,故名。可用6~7号缝衣针5~7枚,横插入一根钻有孔眼的竹箸末端并加线固定,亦称箸针。市售小锤式皮肤针,以其装置的针数不同,分别有梅花针、七星针、丛针等
针灸著作。又名《洁古云岐针法》,1卷。金元·张璧撰(按:张璧即云岐子,其父为张洁古)。本书主要论述针法补泻和部分针刺治疗经验,文字简略。内有:论迎随补泻、经络取原(穴)法、王海藏拔原例、经络腧穴配合法
见《群芳谱》。即辣椒,详该条。
见《白喉忌表抉微》。系治疗白喉病的一种药物分类。在“正将”中的中层消药为:大木通、神曲、焦查肉、陈皮、砂仁。在“猛将”中的中层消药为:厚朴、枳实、莱菔子。在“次将”中的中层消药为:小木通、枳壳、炒麦芽
药物学著作。4卷。明·徐彦纯撰。书成于明初、本书卷1~3将药物分为金石、草、木、人、兽、虫、鱼、果、米谷和菜共10类,收药270种;卷4为药物总论,内容多录自金、元诸医家著述中对药物的阐析与经验,作者
证名。指四肢肌肉、筋脉有痠楚、疼痛的感觉。多由湿热侵袭经络,或气血亏损所致。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:“虚劳里急,……四肢痠疼,手足烦热,咽干口燥,小建中汤主之。”《备急千金要方·风毒脚气》:
经穴别名。所指有二:①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注。即瞳子髎。见该条。②太阳穴别名。《太平圣惠方》:“前关二穴,在目后半寸是穴。亦名太阳之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