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仲丘
【介绍】:
唐代养生医家。撰有《养生纂录》1卷,已佚。
【介绍】:
唐代养生医家。撰有《养生纂录》1卷,已佚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下疳。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①指见食物而有厌恶感,不能进食者。《证治汇补》:“恶食非止一端,有胸中痰滞者,宜导痰以助脾。有伤食恶者,宜消化以助脾。有病久胃虚者,宜参术以健脾。”一般可用保和丸加减。②即恶阻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婴幼儿伤乳、伤食而致的胃肠病。多因脾胃虚寒,乳食不化,久而成积所致。单纯饮乳积滞者,参见乳积条。乳食俱伤积滞者,称宿食不消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七:“小儿宿食不消者,脾胃冷故也,小儿乳哺饮食
病名。出《寿世保元》卷五。即癫疝。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多因产后恶露去少,败血散于脾胃;或产后血去过多,而气独盛,以致气逆所致。败血散于脾胃者,脾受之则不能运化精微,兼见腹胀;胃受之则不能受纳水谷,而出现呕吐。同时伴有恶露下行
见《东北植物药图志》。为苍术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正气虚兼寒(多以内寒为主)的证候。主要表现为面黄少华、食欲不振、口泛清涎、形寒怕冷、脘腹胀痛、得热则舒、妇女带下清稀、腰背痠重、小便清长、大便稀薄,舌淡苔白,脉沉迟缓弱。治当以温阳补虚为主。
①经穴名。代号sP2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太阴脾经。荥(火)穴。位于趾内侧,第一跖趾关节前下缘赤白肉际处(《针灸集成》)。一说“本节之后下陷者之中”(《灵枢·本输》)。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底固有神经
诊病的方法。包括四诊和辨证两个过程。即通过望、闻、问、切等方法了解病情,并据此进行辨证,对疾病作出诊断。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,现代的物理和化学等检查,被广泛地结合应用,因而丰富了诊法的内容。
下法之一。用润下通便的药物治疗腹部胀满的治法。坚,指干燥的粪便。大便燥结不通,引起腹部胀满不舒,用咸寒增液法,以大黄、芒硝、玄参等药软大便,使排便通畅则胀满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