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独骨疮

独骨疮

病名。生于下颏部的湿疮。出《洞天奥旨》卷十三。由口津下流,浸渍日久所致。小儿多见患处湿烂,浸淫成疮。内服燥津丹,外用制津丹搽之。相当于口周围湿疹

猜你喜欢

  • 咽嗌

    出《素问·血气形志》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四:“咽嗌痛不能纳气与食,为地气闭塞。”嗌者,“咽也”(《说文》)。咽嗌,即咽。详该条。又清·袁仁贤《喉科金钥全书》卷上:“嗌者,口内总机关,统咽喉言也。”

  • 检验集证

    法医著作。2卷。清郎锦骐(静谷)辑于1829年。郎氏将其为官期间所经检案及幕友之案例,并收集前人诸说,摘集成卷。论述简明,相互发明,使阅者一目了然。现存多种清刻本。

  • 饶东溪

    【介绍】:见饶鹏条。

  • 针经摘英录

    针灸著作。1卷。撰人佚名。约成书于宋末元初之际,后辑入元代著名的医学丛书《济生拔萃》中。首为九针式及图、折量取腧穴法、补泻法、用针呼吸法;次为治病直诀刺,其中列举了针灸治疗偏正头痛、眉攒内疼痛等69种

  • 湿郁

    六郁之一。见《丹溪心法》卷三。因外感湿邪,郁而不散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郁源流》:“雾露风雨坐卧,湿衣湿衫,皆致身重疼痛,首如物蒙,倦怠好卧,阴寒则发,脉沉涩而缓是湿郁。”治宜除湿解郁,用湿郁汤、渗

  • 痄腮

    病证名。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。见明·秦景明《幼科金针》。又名炸腮、含腮疮、蛤蟆瘟。临床以发病急,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其特征,或伴有恶寒发热,轻度全身不适及咀嚼不便等症。一年四季都可发生,以冬春两季为多见

  • 掌肉

    手掌的肌肉。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:“血气盛则掌肉充满。”

  • 疏郁理气

    理气法之一。与宽胸、宽中、解郁、开郁等义同。是治疗因情志抑郁而引起气滞的方法。症见胸膈痞闷、两胁及小腹胀痛等。用香附、佛手、乌药、砂仁之类。

  • 赵观澜

    【介绍】:见赵术堂条。

  • 神火丹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九。小儿丹毒之一。丹发两膀上,不过一日便赤黑色者谓之。治宜:栀子仁捣末,醋调敷。或用景天花捣绞汁,涂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