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牛鼻漏

牛鼻漏

病名。《外科十三方考》下编:“此漏与曲尺痔相似,形状如牛之鼻孔。”故名。参见曲尺痔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夏月破腹

    病证名。《医说》引《医余》:“夏月破腹:一曰伤暑;二曰伤冷物、食瓜果、饮水之类;三曰夏季心火旺,心经热则小水不利,行大肠,谓之水谷不分。伤暑而泄者,心躁头痛作渴,宜服香薷饮……伤冷物而泻者,腹痛水泄,

  • 王世隆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杏圃。铜陵(今安徽芜湖)人。辑有《怀少集》一书(1758年刊)。

  • 脾恶湿

    恶即畏恶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五脏所恶:脾恶湿。”脾主运化水湿,湿盛则易伤脾阳,影响健运而产生泄泻、四肢困乏等症,故称恶湿。

  • 郑瑚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友夏。安徽祁门人。少时业儒,年长钻研医学,读《内经》等医书,为人医病,每有良效,撰有《扶婴录》一书,未见刊行。

  • 磨挡草

    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磨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腰股痛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。又称腰腿痛。指腰痛连及股部之症。以肾虚风寒湿侵袭者多见。治宜补肾,祛风散寒化湿为主。可选用草薢散、牛膝丸等方。

  • 十六络脉

    十五络脉加胃之大络,合称十六络脉。《东垣十书》:“十二大经之别,并任督之别,脾之大络脉别,名曰大包,是为十五络,诸经皆言之。予谓胃之大络,名曰虚里,贯膈络出于左乳下,其动应衣,脉宗气也。是知络有十六也

  • 二交

    阴交、阳交两穴的合称。详见二陵条。

  • 肥积

    病证名。见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为阳漏之别称。详该条。

  •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

    方书名。宋·朱佐撰。15卷。刊于1266年。作者收集宋代医家常用的方剂和单方,按病分类汇编而成。其中包括诸风、伤寒、诸气、脾胃、痰饮、积聚、黄疸、虚损、头痛、妇人、小儿、痈疽、补损、中毒及拾遗等15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