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又名羞明畏日、怕日羞明、畏日、恶日、畏明。多因风热上攻或阴虚血亏所致。患眼畏视光明,遇光则涩痛难睁。证有虚实之分:若兼红赤肿痛,眵多泪热等,多属风火实证。如《银海精微》:“
证名。指牙关紧急,口不能张开的症状。见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治》。可因内有积热,外中风邪,痰凝气滞,瘀阻经络所致。《医碥》卷一:“口噤即牙关不开也。由气血凝结于牙关筋脉,不能活动,以苏合丸或生南星为
病名。马王堆汉墓帛书《五十二病方》称“乾骚”。由于肺经燥气偏盛所致。皮损粗糙干枯,瘙痒,搔之有白屑脱落。治宜内服消风散,外搽润肌膏。
月经的别称。明·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:“妇女经事谓之月水,又谓之潮水。曰月者,一月一至也;曰潮者,取其信也。”详月经条。
书名。6卷。清·张锡驹撰。刊于1712年。张氏融会《内经》理论以阐注仲景《伤寒论》,对读者理解经义并联系临床实际,有一定的帮助。本书删去王叔和整理本中“伤寒例”等部分内容,在编排次序上亦略有调整。末附
《张氏医通》卷十四方。黄连、茯苓、生酸枣仁(研)、石菖蒲、柏子仁、远志各钱半,炙甘草五分,姜汁少许,竹沥半杯。水煎,食远服。治心肺虚热,痰迷膈上。若肺热,加沙参二钱;痰壅,加半夏、天南星各一钱,橘皮、
经穴名。代号PC8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五里、掌中、鬼路。属手厥阴心包经。荥(火)穴。位于掌心横纹第二、三掌骨之间。屈指握拳时,当中指尖下是穴。一说“在掌中央横纹动脉中,屈无名指指头着处即是穴”(《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皇士。云间(今上海市松江)人。为明代名医秦昌遇(字景明)之从孙。承继家业,亦以医名。撰有《伤寒大白》(1714年刻行)一书,主张伤寒证之挟食者,消食尤为其要。另辑有《女科切要》(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苦荬菜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古刺法。出《灵枢·官针》。即关刺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