穴位分类名。又名经外奇穴、奇穴。指十四经穴以外的经验效穴。经外穴在《内经》中已有一些记载,如《素问·刺疟篇》:“刺十指间”,“刺舌下两脉”等。后《千金要方》、《外台秘要》等书记载更多,至《针灸大成》等
综合性医书。不分卷,清代道光年间作品,原封面题有“上海刘一仁”五字,或谓此书可能出于刘氏手笔。全书内容包括学医的方法、诊脉、用药,某些常用方剂的加减法,并简要地分析多种内科杂病和一些妇产科病证的病因及
《外科正宗》卷一方。原名真君妙贴散。硫黄末十斤,荞麦面、白面各五斤。以清水微拌,干湿得宜,作成薄片,单纸包裹,风中阴干,用时再研细,清水调敷患处;皮破血流湿烂者,麻油调敷;天泡、火丹、酒刺,以靛汁调搽
《医学入门》卷六方。大黄二钱半,葛根一钱,桔梗、枳壳、前胡、杏仁各五分。加生姜,水煎服。治胃气实热,唇口干裂,便秘烦渴,睡流口涎。
推拿手法名。用上肢环抱肢体进行各种活动,以使局部的筋腱得到牵拉伸展。《诸病源候论·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候》:“两手抱右膝著膺,除下垂难屈伸。”
方剂著作。日本·吉益为则撰。1卷。刊于1762年。本书选录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二书中的方剂220余方,依类编次。每方之后均广集原书各篇中应用该方的辨证立法,并有作者的考证,附以扼要的按语。现有《皇
又称阳脉。经脉中之属阳者,包括手足三阳经、督脉、阳维脉、阳跷脉等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形有余则泻其阳经。”
【生卒】:991~1040【介绍】:宋官吏。字公垂。赵州平棘(今河北赵县)人。幼聪警,得外祖杨徽之藏书,其母自训教,通经史百家。曾官尚书、吏部侍郎、工部侍郎兼侍读学士等。藏书万余卷,皆亲自校雠。曾为宋
病名。出《疡科选粹》卷六。由于血热凝滞所致。皮损形如细砂,焮赤疼痛,抓后有少量滋水。治宜内服当归饮子。类似痒疹。
俗称穴道。《内经》名腧(俞、输)、气穴。《针灸甲乙经》又名孔穴。即腧穴。俞有输注的含义,穴有空隙的意思。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处所。它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,可反应各脏腑生理或病理的变化,也可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