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熨目

熨目

自我推拿方法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目暗不明候》。又名拭目摩目摩眼揉眼。两手掌擦热后拭摩两眼。有明目作用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十三:“气血得温利则宣流,得寒则凝泣。肝藏血,上注于目。若肝经虚寒,则目多昏暗泪出之候。古方用温熨之法,盖欲发散血气,使之宣流尔。”“治目昏暗:中指熨法……以两手中指……相摩拭熨目眦佳。治目暗:掌心熨法……以两手相摩极热,熨目三遍。仍以指甲掐两眦头(睛明穴和瞳子髎穴)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鼻干

    证名。见《素问·热论》。为多种疾病常见症状之一。由风热所致者,症见头痛发热,鼻内干燥,脉浮。治宜辛凉解表,用麻杏石甘汤加减。由肺燥所致者,症见鼻燥、鼻咽干、无涕,唇口干渴;或伴有干咳、咯血,舌红,苔干

  • 下髎

    经穴名。代号BL34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骶部,在第四骶后孔中,约当白环俞与骶正中线之中点。布有第四骶神经后支和臀下动、静脉分支。主治少腹疼痛,肠鸣泄痢、大便下血,月经不调、赤白带下

  • 手阳明

    出《灵枢·经水》。即手阳明大肠经,见该条。

  • 胎前发晕

    病证名。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:“胎前发晕,此症因血去荫胎,缺少神气故也,宜用八珍汤扶养神气为主治之。”

  • 应候

    证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二。又名有应。即疔疮旁再生一小疮,谓之应候。可用针挑破小疮,以泄其毒。疔疮有应候者易治;若旁无小疮者为无应候,亦称无应。其毒甚,难治。

  • 惊衄

    证名。《素问·气厥论》:“脾移热于肝,则为惊衄。”王冰注:“肝藏血,又主惊,故热薄之则惊而鼻中血出。”《圣济总录》用伏龙肝汤治之。

  • 面疮

    病名。出《疡科选粹》卷三。即面发毒。详该条。

  • 牛痫

    病名。六畜痫之一。见《小儿药证直诀·五痫》。即牛癫。详六畜痫、牛癫条。

  • 周易参同契

    内外丹专著,东汉魏伯阳撰,全书三卷。此书将“大易”、“黄老”、“炉火”三者参合,而以《周易》作为主要说理工具。既论述外丹,又涉及内练功夫。从内丹术角度来理解,此书以乾、坤两卦,喻为“鼎器”;以坎、离两

  • 真珠翳

    病证名。《仁斋直指方》。指黑睛翳如碎米、真珠者。详翳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