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熛疮

熛疮

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。又名熛浆疮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小儿生熛浆疮者,由风热毒气客于皮肤,生熛浆而溃成疮。搏于气血而所作也。始生如火烧汤烫,作泡而起,寻即皮破,熛浆出以成疮,亦甚疼痛,渐引相续而生,有至遍身溃烂。”治疗以清热、疏风解毒为主,外用赤小豆或莹肌散煎水淋洗;再用三黄散末掺疮上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元珠膏

    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六十二方。木鳖子肉十四个,斑蝥八十一个,柳枝四十九寸,甲片三钱,草乌一钱,麻油二两。共浸七日,文火炸枯去渣,入巴豆仁三个煎至黑,倾于钵内研如泥,加麝香一分搅匀成膏,外敷患处

  • 回生艾火

    艾灸法之一种,多用于急症。见《幼幼集成》卷一。其法以生姜切片如纸薄,大如指甲,贴尾闾穴,命门穴,以艾茸捼紧如绿豆大,安姜片上,用火灸之,每穴以三炷为度。灸完,另以姜片贴脐下阴交穴,如前灸之。此火不特小

  • 经来不止

    病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指经血来潮过期不止。治疗参见月经过多、经漏条。

  • 四物延胡汤

    《古今医统大全》卷八十一方。当归、延胡索各一钱,川芎、白芍药、生地黄各五分,桃仁、红花、牛膝各七分。水煎,空腹服。治瘀血肠痈,小腹硬痛。若大便秘,加大黄。

  • 陶针疗法

    是指用陶针在体表特定部位浅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。本法起源很古,现在尚流传于广西壮族地区。临床操作时,一般均选用中锋陶针,慢性虚寒病症用轻刺激,急性实热疾患用重刺激。

  • 阁门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。位于耻骨下缘中点,阴茎根旁开3寸处。主治竖痃疝气,气上攻心。直刺1~1.5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

  • 徐昇泰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世平。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。读各家医书,对马莳《素问注证发微》一书尤为推崇。晚年专门著书。编有《本草正伪补遗》一书,已佚。

  • 宿翳

    病证名。见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为黑睛病赤痛、羞明等症消退后遗留之翳痕。依其厚薄及透明程度不同,又有冰瑕翳和云翳之分。内治宜细审脉症,补虚泻实,明目退翳,可选用开明丸、石决明散加减;外治点七宝散

  • 伤寒六法

    指伤寒病汗、吐、下、和、温、清等六种治法。

  • 断肠草根

    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大茶药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