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热厥心痛

热厥心痛

证名。指热郁气逆所致的心痛。《活法机要·心痛证》:“热厥心痛者,身热足寒,痛甚则烦躁而吐,额自汗出,知为热也。其脉浮大而洪,当灸太溪昆仑,谓表里俱泻之,是谓热病汗不出,引热下行,表汗通身而出者愈也。灸毕,服金铃子散则愈。痛止,服枳术丸去其余邪也。”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热痛内因酒食积热痰郁发厥,手足虽冷,而身热甚,则烦躁吐逆,额汗。古玄金散、三味川楝散、莎芎散。甚者大承气汤下之,后服枳术丸。”《证治汇补·心痛章》:“热痛,纵酒嗜辛,蓄热在胃,偶遇寒气,热郁而发。大便不通,面带阳色,痛必作止不常,甚则躁渴吐酸,额上有汗,手足温煖或身虽热而手足寒,谓之热厥。”参见心痛、厥心痛热心痛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肠筋

    推拿穴位名。见《幼科推拿秘书》。即大肠经。见该条。

  • 赵以德

    【介绍】:参见周扬俊条。

  • 小儿四时感冒

    病证名,见《幼幼集成》。即春夏秋冬四季,气候变化失常引起的外感疾病。由于发病季节及所感受邪气不同,体质强弱差异,临床上常分为冬春感冒、夏令感冒和秋燥感冒,各详该条。

  • 黄帝内经明堂类成

    针灸经脉书。简称《黄帝内经明堂》。13卷。是《黄帝明堂经》的一种注本。为七世纪初(唐初)由杨上善注释改编而成。前12卷论十二经脉腧穴;末1卷论奇经八脉。本书曾经唐代政府规定为学习针灸的主要课本。唐以后

  • 上焦

    ①三焦之一。三焦的上部,从咽喉至胸膈部分。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上焦出于胃上口,并咽以上,贯膈而布胸中。”上焦的主要功能是敷布水谷精气至全身,以温养肌肤、骨节,通调腠理。《灵枢·决气》:“上焦开发,宣

  • 疏风顺气丸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二方。制大黄五两,车前子二两半,槟榔、郁李仁、火麻仁、菟丝子、牛膝、山药、山茱萸各二两,枳壳、防风、独活各一两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。治风痱,缓则四肢不举,成一臂不遂,或左瘫右

  • 魏荔彤

    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中叶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念庭。栢乡(河北赵县)人。幼读儒书,通天文历算,兼通医术,钻研张仲景之学,撰有《伤寒论本义》(1721年)、《金匮要略本义》(1720年刊行)等书,对仲景之

  • 通心饮

    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八十五方。木通、连翘、瞿麦、栀子仁、黄芩、甘草各等分。为粗末,每服二钱,加灯心、麦门冬,水煎服。治小儿心经有热,小便不利。

  • 医经正本书

    医论著作。1卷。宋·程迥撰于1176年。作者结合临床论述医学中的一些学术问题,但有较浓厚的理学观点,甚至提出疫疠、伤寒没有传染性。须予批判地对待。

  • 断(yǐn)

    见《千金要方·论证》。同龈。详牙龈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