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郁热伏
即湿遏热伏。详该条。
即湿遏热伏。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山大颜之别名,详山大颜条。
指用辛温发散药物治疗风寒表证的治法。适用于恶寒重而发热较轻,全身痠痛,无汗的风寒表证。上半身浮肿较重的早期水肿证,兼有发热恶风的风湿骨痛及外感风寒诱发的哮喘症等均可酌情应用。常用药物有麻黄、桂枝、苏叶
出《药性论》。为蜂蜜之白色至淡黄色者,详蜂蜜条。
指药物性味和平者,多属调理扶正之品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无毒治病,十去其九。”
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指因阳热而致的小便不通。膀胱主藏津液,借气化才能排出。如果热邪壅结膀胱,使气化功能受阻,水道不通,故使小便不通。其症除小便不通外,可兼有一派热象,如发热,面红,烦躁多啼,指
自我推拿方法名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·养性》。即熨目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凌奂条。
见《质问本草》。为泽漆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圣济总录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大人癫,小儿惊痫,灸背第二椎及下穷骨两处,以绳度,中折绳端一处,是脊骨上也,凡三处毕,复断绳作三折,令各等而参合如厶字,以一角注中央灸,下二角侠脊两边,便灸之,凡五处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