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温疟

温疟

病名。①疟疾之一。《素问·疟论》:“此先伤于风,而后伤于寒,故先热而后寒也,亦以时作,名曰温疟。”后世论温疟,复有以下几种说法:①因素有伏热,复感疟邪所致者。《金匮要略》:“温疟者,其脉如平,身无寒但热,骨节疼烦,时呕,白虎加桂枝汤主之。”清·真枚士《研经言》指出:“疟有寒,温无寒。先温而感春寒,则内热外寒所抑,表实故无寒。曰温疟者,合二病以名之。”(《研经言》)。②即瘅疟。见《症因脉治》。③指内有伏邪,主夏季感受暑热而发的一种疟疾。《症因脉治》又称之为肾经疟。症见肌肉消,脑髓烁。先有烦躁发热,躁状畏人;热势稍衰,又见恶寒,脉弦。治宜补肾益阴为主。②疫病的一种。《温疫论·温疟》:“凡疟者,寒热如期而发,余时脉静身凉,此常疟也。以疟法治之。设传胃者,必现里证,名为温疟,以疫法治者生,以疟法治者死。”参见疟疾、温疫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骑马漏

    病名。见王芳林《临床实用痔漏学》。指外口位于会阴部的肛漏。即海底漏的别名。

  • 卒厥

    卒,突然:厥,昏厥。指突然昏倒,不省人事的病证,多由气血逆乱,阴阳严重失调所致。《金匮要略·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》:“寸脉沉大而滑,沉则为实,滑则为气,实气相搏,血气入脏即死,入腑即愈,此为卒厥。”

  • 清肺和肝饮

    《马培之外科医案》方。杏仁、茯苓、栝蒌皮各二钱,橘络、枳壳各八分,当归、丹参、秦艽、川楝子、佛手各一钱半,蒺藜三钱。水煎服。治龟背,肝俞脊驼,胁肋痛,兼咳嗽者。

  • 推疣法

    外治法的一种。见《中医外科学》。适用于高出皮面,损害较少的寻常疣及丝状疣。用棉花棒或刮匙(刮匙头部用棉花包裹)使其紧贴疣的根部,与皮肤成30°角,然后向前推之(用力不可过猛,如疣体表面角化过度,则在局

  • 臀痈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理例》卷五。即生于臀部的痈。由膀胱湿热凝结而成。初宜隔蒜片艾灸,内服仙方活命饮。证治见外痈条。

  • 疹筋

    证名。指肝病筋急而见腹中拘急者。《素问·奇病论》:“此所谓疹筋,是人腹必急。白色黑色见,则病甚。”《内经吴注》卷十三:“疹筋,病筋也,腹为宗筋所迳,故腹必急。”多由肾虚肝失滋养所致。参见筋急、转筋条。

  • 胡廷训

    【介绍】:明儿科学家。曾取《古今医鉴》、《济世全书》、《寿世保元》、《普济慈航》有关痘疹诸论,撰成《补遗痘疹辨疑全幼录》4卷,由朱仁斋刊行于万历三十六年(1688年)。

  • 喉咙科

    即喉科。详该条。

  • 阙上

    阙之上、天庭之下的部位。古人认为可作望诊咽喉病证的参考。《灵枢·五色》:“阙上者,咽喉也。”近人报道此处涂敷巴豆朱砂膏防治白喉获效。

  • 香巴茅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即香茅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