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清热导痰汤

猜你喜欢

  • 热渴

    病证名。因实热而口渴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六:“小儿气血盛者,则脏腑生热,热则脏燥,故令渴。”治宜清热保津。用白虎汤。

  • 血黄

    三十六黄之一。①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五:“血黄者,头痛心闷,眼运欲倒,胸膈热壅,鼻衄不止,咽喉干燥,舌上生疮。若身热如火,头面肿者,难治。”②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:“病人三日鼻中出血,大小便亦下血,心

  • 产后腰痛

    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三。多因产时劳伤肾气,腰无所主,败血阻滞带脉,真气内虚,外邪乘之;或产后起居不慎,闪挫腰部,伤及肾经带脉所致。产伤肾气者,症见腰部隐痛,耳鸣,治宜壮腰补肾为主,方用六味地黄丸加杜

  • 咳论篇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专论咳嗽,故名。篇中就咳嗽的成因、分类、症状、病理传变及针治大法等分别进行了讨论。并着重指出咳虽属肺,而五脏六腑之病,又皆能令人作咳,说明了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,在《咳论篇》中还列举了

  • 运气胁痛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医学纲目》卷十四。又名刺肋伤寒、痧胀。为一种流行性的烈性传染病。《症因脉治·胁痛论》:“运气胁痛之症,病起于仓卒,暴发寒热,胁肋刺痛,沿门相似,或在一边,或在两边,痛之不已,胀及遍身,甚则

  • 冷泻

    病证名。指外受风寒或内伤生冷所致的暴泻。陈德求《医学传灯》:“冷泻者,鼻吸风寒之气,口食生冷之物,皆能作泻,此暴病也。宜用香砂理中汤。”参见寒泄、寒泻条。

  • 小儿胃热吐泻

    病证名。《活幼心书》:“先吐而后泻者,乃脾胃有热,气促唇红,吐来面赤,脉洪而数,渴饮水浆,此为热也。”治宜彻热,用黄芩加生姜半夏汤。

  • 角法

    即拔罐法。因古代用兽角做拔罐疗法的器具,故称。详拔罐法条。

  • 疳气入阴

    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指疳气下注入阴,致使阴囊水肿呈黄亮色者。多由疳疾脾胃虚弱,以致水湿下注所致。临床可伴有局部肿痛,小便不利,或瘙痒等。治宜化气利湿,用五苓散;外用蛇床子煎水淋洗。

  • 大叶灰菜

    见《黑龙江中药》。为大叶藜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