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汪昂

汪昂

【生卒】:1615~?

【介绍】:

清代著名医家。字讱庵。安徽休宁人。早年业儒,为邑诸生,三十余岁时弃举子业而潜心医学,前后四十余年,博览诸子经史及各家医籍,撰述较多,其中有:《医方集解》(1682年刊行),乃仿照宋代名医陈言所作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及明代吴鹤皋之《医方考》的大意,进而分病列方,并采各家论述及方剂而成;《素问灵枢类纂约注》(1689年刊行),为参考各家之说,对《内经》(针灸除外)分类简注;《汤头歌诀》(1694年刊行),选录常用方剂300余,用七言歌诀编成,附有简释;《本草备要》,为采集诸家本草,简辑而成,将药、证、病因加以联系,并附图400余幅。汪氏于医学之理,主遵《内经》等古典医著,而能兼采诸家之长,其撰述较简明扼要,浅显易懂,多为后世学医者所喜读,流传较广,故对医学普及有一定贡献。他对明末传入我国的西医学的态度较为开明,认为西医虽不明气化之理,但对于形态方面的论述则较为确凿;他还记述有“脑为元神之府”,“灵机记忆在脑”等说(见《本草备要》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洞泻

    病名。指饮冷受寒所致的泄泻。《古今医彻·泄泻论》:“寒胜则洞泻而澄彻清冷。”《不知医必要·泄泻》:“洞泻一症,忽然大泻不止,或汗或喘,最为危候。多因夏月伏阴在内,虚寒人恣食寒凉蔬果所致。须连服大剂附子

  • 济婴撮要

    儿科著作。清·吴灿撰。17卷。刊于1796年。本书系撮要集录多种儿科著作而成。书中对小儿病的诊治、推拿法及辨证治疗等作了概括的归纳整理。

  • 点睛

    眼科金针开内障八法之二。指进针部位及方法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针锋就金位去风轮与锐皆相半,正中插入,毫发无偏。”参见拨内障手法条。

  • 室女经闭骨蒸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未婚女子多由肝肾阴虚,气血暗耗,阴虚热灼所致。症见经闭进而出现骨蒸,五心烦热,消瘦疲倦,颧赤等。治宜滋阴清热,补养气血。方用人参柴胡汤(人参、茯苓、白芍、干地黄、知母、麦冬

  • 燮(xiè 泄)理汤

    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方。生山药八钱,金银花五钱,生白芍六钱,炒牛蒡子、甘草各二钱,黄连、肉桂(后下)各一钱半。水煎服。治下痢赤白,腹疼及噤口痢。若单赤痢,加生地榆二钱;单白痢,加生姜二钱;血痢,加鸦胆子

  • 章表根

    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倒吊蜡烛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肋骨

    骨名。左右各十二条,后端皆与胸椎相连,上五条前端与胸骨相连;中五条前端融合成一条而连于胸骨;下二条前端游离,合而构成胸廓。

  • 发热恶寒

    即发热怕冷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系感冒、伤寒、温病等多种外感热病的常见症状。一般先见恶寒,继而发热,发热后恶寒即减轻。亦有已发热而仍恶寒者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或已发热,或禾发

  • 十二法

    针刺操作过程应用的十二种手法。出《针灸大成》。包括爪切、指持、口温、进针、指循、爪摄、针退、指搓、指捻、指留、针摇、指拔。其中除指持、口温、指留、指拔四法外,其余均见于十四法中。参见该条。

  • 紫苏和气饮

    见《寿世保元》卷七。即紫苏饮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