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药物出产辨》。为山药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小儿哮喘的一种证型。见明·秦景明《幼科金针》。又名咸哮、盐哮、醋哮。前人认为肺乃轻清之脏,恶咸酸热毒,故咸酸之物,食之太过,影响于肺,可成哮拔。其证气促时发时止,参小儿哮喘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水突,见该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二。即胞宫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崔季舒条。
即栀子生姜豉汤,见该条。
指申时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“肝病者,……下晡甚。”参见十二时条。
又称直中三阴。指伤寒病邪不经三阳经传变而直接侵犯三阴经,起病即见三阴经证候而无三阳经证候,如腹满吐利,肢冷脉迟,口不渴等(清·尤在泾《伤寒贯珠集》)。
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专论疟疾的病因、病理、证候、诊断和治疗原则,故名。
证名。亦称猝瘖。出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。指突然失音或语音嘶哑。多因突然冒寒,或寒包热邪,或肺伤津枯所致。《张氏医通·瘖》:“失音大都不越于肺,然须以暴病得之,为邪郁气逆;久病得之,为津枯血槁。盖暴瘖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