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医疗工作职称。始设于南北朝时期之北魏,为统治阶级培养保健人员的官员,职在太医博士之下,官阶从九品中。
证名。出《灵枢·淫邪发梦》。又名脾气实。指脾经邪气盛实的证候。《诸病源候论·脾病候》:“脾气盛,为形有余,则病腹胀,溲不利,身重苦饥,足痿不收,腑善瘈,脚下痛,是为脾气之实也。”参见脾病、脾实等条。
出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。①泛指脾之阴阳、气血不足的各种病证。多因饮食失调、寒温不适、忧思、劳倦过度或久病伤脾所致。症见消瘦面黄、四肢乏力、纳减、食不消化、腹痛、肠鸣、便溏或泄泻、浮肿、便血、崩漏等。治
冲脉病误治变证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冲脉病源流》:“汗之气逆上冲,正在心端。下之掌握热烦,身上浮冷,热汗自泄,欲得水自灌,皆冲气犯心,心受其害,且汗下则心液泄,故见如是等症也。宜甘李根汤。”参见冲脉病
证名。指进食后片刻即吐出。《金匮要略·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》:“食已即吐者,大黄甘草汤主之。”《金匮要略心典》卷下:“经云清阳出上窍,浊阴出下窍,……若下既不通,必反上逆,所谓阴阳反作,气逆不从,食虽入
①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三方。丁香、檀香、白蔻仁、藿香、木香各一两,甘草四两,砂仁二两,白豆蔻仁、沉香各一两。为末,每服二钱,加生姜三片、苏叶五片、食盐少许,水煎,不拘时热服,或炒茴香煎汤入盐酒调下。治寒疝
病名。出《灵枢·五变》。①即消渴病。《儒门事亲》:“消瘅者,众消之总名。”《证治准绳·消瘅》:“渴而多饮为上消,经谓膈消;消谷善饥为中消,经谓消中;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,经谓肾消。”参消渴、上消、中消、
产科诊法。见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十一。即验胎。详该条。
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七方。石决明、防风、茺蔚子各二钱,人参、菊花、车前子各三钱。为细末,每服一钱,食后米汤调下。治因肺肝风热,流入于目,泪多涩痛而致的白翳黄心内障,症见黑睛四边皆白,中心一
指湿气过甚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“湿淫于内,治以苦热。”参见湿气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