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枳壳化滞汤

猜你喜欢

  • 腮喉痈

    病名。又叫兜腮痈。《喉科指掌》卷五:“此症生于腮下,其名悬痈。因郁积寒气而发。”

  • 胃阳

    胃的阳气,与胃阴相对而言。胃阴与胃阳互相为用,共同维持正常的纳食化谷功能。胃阳虚则寒,降纳失职,可见饮食不化,胃脘胀痛,呕吐清涎等症。《临证指南医案·脾胃》:“胃阳受伤,腑病以通为补,与守中必致壅逆。

  • 白尖黄根舌

    舌尖白苔,舌根黄苔的舌象。为表里同病,里证多于表证之候。可先解表而后攻里,亦可表里同治(见《伤寒金镜录》)。

  • 猬皮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刺猥皮,详该条。

  • 冲服

    煎服法之一。某些药剂无须煎煮,而是先放在碗内,把煎好的药汤冲入,搅匀后服。散剂(如琥珀末、田七末、白芨末)、丹剂(如紫雪丹)、小丸(如六神丸)、自然汁(如鲜藕汁)及某些药物(如芒硝),需用冲服。

  • 清热和中汤

    《医宗金鉴·幼科心法要诀》卷五十二方。白术(土炒)、陈皮、厚朴(姜炒)、赤茯苓、黄连、炒神曲、炒麦芽、使君子、甘草、泽泻。加灯心,水煎服。治小儿疳久泄泻。

  • 伤寒心镜别集

    见伤寒心镜条。

  • 江嚞(zhé 哲)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字明远。婺源(今江西婺源)人,精通医术。

  • 湿火

    指湿郁化火而伤脾胃之阴。症见口渴不饥、大便坚结,苔先灰滑,后反黄燥。《温病条辨·中焦篇》:“湿久生热,热必伤阴,古称湿火者是也。”

  • 虚火喉痹

    病名。多因少阴虚亏,水不制火,虚火上炎薰灼咽喉而成。症见咽喉红肿不甚,微痛,干灼不适,或有异物感,晨轻著重,至夜尤甚,唇红颧赤,口舌干燥,手足心热,脉细数等。治宜滋阴降火。用知柏地黄汤、左归饮、大补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