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买麻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疫疠之气。见疠、戾气各条。
《内经》刺法分类。又称十二节刺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凡刺有十二节,以应十二经。”指针刺方法可分为十二节要,以适应治疗十二经的不同病症。计分偶刺、报刺、恢刺、齐刺、扬刺、直针刺、输刺、短刺、浮刺、阴刺、傍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字明远。婺源(今江西婺源)人,精通医术。
病证名。指感受外邪所致的鼻衄。《症因脉治》:“外感衄血之症,恶寒身热,头疼身痛,鼻孔出血。”多因外感风热,或内有积热,外冒风寒,或太阳失表,热郁于经,阳明失下,热郁于里,或温病误用辛温,扰动经血所致。
燥邪致病出现之火毒病证。如目赤痛、眥疡、咽喉痛等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太阴在泉,燥毒不生。”
阴分有病,不能维系阳气的正常固守功能,出现阴虚阳浮或阴盛格阳等病变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飞扬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丝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七:“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皰,头如米大,亦如谷大,白色者是。”类似囊肿性痤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