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病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痢病诸候》。①指脾胃虚弱,不能消化所致的痢疾。《时病论》卷三:“水谷痢者,糟粕脓血杂下,腹中微痛,登圊频频,饮食少餐,四肢困倦,脉来细缓无力,或关部兼弦,此因脾胃虚寒,虚则不能
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【介绍】:北宋民间医生。精于医术,以高尚的医疗道德而著名于乡里。后东宫疾,国医治疗不效,有诏召草泽医,澄应诏进药而愈。
见羊毛瘟证论条。
【生卒】:十五世纪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良玉。苏州(今属江苏省)人。世传小儿医,宣德年间(1426~1434年)在太医院任职。其子恒、恺、悌、愃,皆继医业。钱恒(字伯常),于成化年间(1465-148
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五。即经闭,详该条。
舌淡紫,中带青筋而润。为寒邪直中阴经之候。证见面色暗黑,身凉,四肢厥冷,脉沉,宜四逆、理中等温阳救逆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推拿穴位名。《幼科推拿秘书·穴象手法》:“鬼胀穴,在后腿肚旁。”
病证名。属连眶赤烂。系由眼睑不洁,复受风邪所致。葆光道人《眼科龙木集》:“秽污浸渍,受风即发如粟米之状,连眶赤烂,遂成疮疾,名宿胠风。宜用省风汤,局方三白散。”
见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。为黄蓬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谢玉琼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