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疟疾之一。指在一个地区流行而病情凶重的疟疾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疟病不内外因证治》:“病者发寒热,一岁之间,长幼相若,或染时行,变成寒热,名曰疫疟,以岁运推之。”《张氏医通·疟》:“疫疟,夏秋之
《医学心悟》卷三方。大黄(酒炒)、巴豆(去壳,去油)、干姜各一钱。研细,姜汁为丸如黄豆大,每服五至七丸,用姜汤化下。若服后泻不止者,用冷粥饮之即止。治中食,胸高满闷,用吐法不效者。若昏晕不醒,四肢僵硬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虎杖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黄岩条。
①即津。详该条。②津,津液;气,阳气。如热伤津气,即津液与阳气两伤。
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四。即十奇散,见该条。
出《摘元方》。为瓦松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三方。即鹿茸丸第三方,见鹿茸丸条。
五输穴之一。出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。十二经各有一个荥穴,即鱼际(肺)、二间(大肠)、内庭(胃)、大都(脾)、少府(心)、前谷(小肠)、足通谷(膀胱)、然谷(肾)、劳宫(心包)、液门(三焦)、侠溪(胆)
即消痞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