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医疗和医学教育的机构。始建于南北朝时期,隋唐臻于完备。以医疗为主,教学次之。唐时,属太常寺。在校师生多达300余人。由太医署令、丞等负责管理。分设医、针、按摩和咒禁等部门,医又分为体疗、疮肿、少小
见《医学入门》卷七。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,见该条。
岐伯与黄帝的合称。古代相传黄帝和岐伯研讨医药创立了医经。我国现存最古的医书《黄帝内经》主要部分是以黄帝问、岐伯答的体裁写成的。故以后有称中医学为岐黄之术的说法。
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夏枯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十怪脉之一。又称转丸脉。脉来去捉摸不定,如豆之旋转状。
锁子骨的别名。详拄骨条。
病名。指中蛊毒所致的多种病候。包括射工病、沙虱病、水毒病、蛇蛊、蜥蜴蛊、虾蟆蛊、蜣螂蛊等。《诸病源候论·蛊毒病诸候》:“凡蛊毒有数种,皆是变惑之气。……凡中蛊病,多趋于死,以其毒害势甚,故云蛊毒。”《
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山矾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病因之一。即热邪。详该条。②证候之一。指外邪引起的发热。
病证名。出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即风牵斜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