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经前或经期两下肢瘀血,经后即恢复。多因气滞寒凝,瘀血滞于下肢。症见两下肢瘀血,肤色紫暗,重者青筋暴露。下肢发凉,麻木感、或兼肿胀,胸腹胀满,常伴经来腹痛。治宜理气活血,祛寒通络。方用血府逐瘀
治法术语。即从下施治。①病在下部者治下部,或上病下取,或指下法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上取下取,内取外取,以求其过。”②针刺下部穴位治疗下部疾病。如气积在腹中,针足阳明胃经的三里穴和气冲穴。《灵枢·
病证名。牙痛之因于胃经湿热内蕴者。用黄连温胆汤、甘露消毒丹等加减。参见痰毒牙痛条。
病名。《喉科秘旨》卷上:“此症发于伤寒之后,表邪未尽,生喉关内肿烂,右关脉急。”治宜以清咽利膈汤加减。详烂喉痧条。
①骨名。即尾骨。详尾骶骨条。②推拿部位名。即龟尾。位于尾骨端。③经外奇穴别名。见穷骨条。
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为芦茎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为水蛭之别名,详该条。
推拿方法。其法用刺激性药物擦脊背,多用于治疗痨瘵。《理瀹骈文》:“痨瘵,用大蒜擦脊梁,名水灸。”清·邹俪笙《外治寿世方·劳伤》:“治劳病人未气虚者,水灸法:……尾闾起,擦上至大椎,又从大椎起擦下至尾沟
《症因脉治》卷三方。川黄连、甘草、桑白皮、地骨皮。水煎服。治肺热腹胀,心火刑金者。
病证名。指脾胃功能失调、水湿停积成痰而致的腹痛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痰积腹痛之症,时痛时止,利下白积,光亮不臭,或恶心眩运,或响如雷鸣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腹少腹病源流》:“痰积腹痛,下白物,时眩,喜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