肌肉的坚韧部分。附于骨节者为筋,包于肌腱外者为膜。是联络关节、肌肉、主司运动的组织。为肝所主,并赖肝血的滋养,故云“肝主身之筋膜”(《素问·痿论》)。肝血不足、肝风内动等均可出现筋膜的病变。参见肝主筋
中药炮制法之一。指除去膏药的火毒。膏药熬成后,如果立即涂贴皮肤上,能刺激皮肤,轻的发痒,重的起水泡,甚至引起溃烂。去火毒的方法有二:①把刚制成的膏药,放置阴凉地方若干时日。②浸泡在井水或凉水内几天后待
病证名。“因阴虚不足,滞而不行,血至午后则敛,而气不充其血”(《古今医统》),故于午后视物昏朦。宜滋阴、益气、补血,用回阳汤加减。
见《本草便读》。即三七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食糍糕类过多而成积滞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》:“糍糕积,食之过伤成积,噫气吞酸,心腹作痛也。宜白芍、谷芽、神曲。方用青木香丸。”参见食积条。
病名。又名缺唇、兔唇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:“人有生而唇缺,似兔唇,故谓之兔缺。”多由先天而来,宜手术修复。详兔唇与缺唇条。
病证名。《古今医统》:“此症脾胃积久而发出,以致睑内生赘如粟如黍,或有血块,俱以手法去瘀血,服活血清热药。”
证名。身肿类型之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肺热身肿之症,喘咳烦满,不得仰卧,喘息倚肩,身首皆肿,小便赤涩,此即内经诸气膹郁,肺热成肿之症也。肺热身肿之因,肺热叶焦,肺气怫郁,升降之令不行,治节之官失职,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指由肾虚不能约制胞络,以致冲任不固,而成崩漏下血不止,兼见腰膝痠软,疲倦乏力等。宜补肾固冲。方用固冲汤加鹿角胶。
见《景岳全书·新方八阵》卷五十一。即寿脾煎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