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损伤瘀血

损伤瘀血

证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六。因跌扑、负重或其他外伤后血离经脉,流溢停于肢体组织内所致。症状可因瘀血部位,量之多少及时间久暂不同而异。如滞于肌肤则肿痛青紫;郁于营卫血瘀而生热;积于胸胁则为胀闷;结于脏腑则为瘀块、血瘕。治宜活血祛瘀。内服复元活血汤血府逐瘀汤。日久者可酌用地鳖虫、穿山甲等祛瘀通络药。体表有瘀肿可外用红花赤芍、生地、归尾、桃仁白芷南星大黄等研末,酒水各半调敷,或用栀乳散开水调敷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人镜经

    见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条。

  • 经行腹痛

    病名。见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一。是指经行时出现下腹部及腰部疼痛,经净后即缓解痛止。详痛经条。

  • 血纳(归)包络

    子午流注用语。《针灸大全》:“三焦乃阳气之父,包络乃阴血之母。”“阴干注脏,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而重见者,血纳包络。”意指凡阴经开过五输穴之后,由于包络为阴血之母,诸阴血皆归于包络的原则,再按“我生他”

  • 破伤风

    病名。见《仙授理伤续断秘方》。又名伤痉、金疮痉、金疮中风痉。多因风邪侵入破伤或疮口所致。初起四肢无力、头痛、两腮酸痛、口噤、颈部转动不灵、发热发冷,进而面肌痉挛,呈苦笑面容,牙关紧闭,舌强口噤,流涎,

  • 嗌痛

    证名。指咽部作痛,多由邪火上盛所致。《素问·缪刺论》:“邪客于足少阴之络,令人嗌痛,不可内食。”《赤水玄珠·咽喉门》:“嗌即咽之低处也。”又“盖病喉痹者,必兼咽嗌痛,病咽嗌痛不能兼喉痹也。”

  • 肾主恐

    同肾志恐。详该条。

  • 翁阿鲁

    见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。为雪乌之藏族语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六方疳积草

    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爵床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长珠形

   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。详十三指形条。

  • 慈幼便览

    见六种新编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