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总治十六般哮喘方

总治十六般哮喘方

婴童百问》卷六方。阿胶(蛤粉炒)、马兜铃、炙甘草半夏(姜汁浸三日,炒)、杏仁(去皮)各一两,人参五钱。为末,每服一钱,水煎临卧食后服。治咳嗽哮喘。若心嗽面赤或汗流,加葛根煎服;脾嗽不思饮食或恶心,加生姜二片煎服;胃嗽吐逆呕酸水,加蛤粉煎服;胆嗽令人不睡,用药半钱,茶水调下;肺嗽上气喘急,加桑白皮煎服;膈嗽出痰如圆块,加生姜自然汁调药咽下;劳嗽,加秦艽末煎服;冷嗽天晚嗽甚,加葱白三寸煎服;血嗽连频不住,加当归大枣煎服;暴嗽涕唾稠粘,加乌梅、生姜煎服;产嗽背胛痛,加甘草三寸,黄醋少许煎服;气嗽肚疼胀满,加青皮煎服;哮嗽声如拽锯,加半夏二枚煎服;肾嗽时复三两声,加黄芪饴糖煎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惠民局

    宋代官方设立的专门经营药品的机构名称。1151年诏诸州设置惠民局,由官府给医药,为群众的疾病治疗提供方便。

  • 傅仁宇

    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【介绍】:明代眼科学家。字允科。江苏人。祖传眼科三十余年,采集有关文献,结合家传及个人临证经验,撰成《审视瑶函》一书,于1644年刊行,对眼科疾患的诊治,记述较详,是当时具有总结性的

  • 心掣

    古病名。属怔忡之类。掣,牵引。以心悸掣动为主症,故名。多因心气虚寒,或胆与三焦之火传心所致。症见心动不宁,有牵引、紧缩感,甚则作痛,伴少气,咳呛或便泄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一阳发病,少气,善咳,善泄

  • 滇白前

    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瓦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阳明之阳

    出《素问·皮部论》。阳明经之阳络。名害蜚,详该条。

  • 清胆行气汤

    见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》(天津南开医院)。柴胡、黄芩、半夏、枳壳、香附、郁金、延胡索、生大黄(后下)各9克,木香9~12克,白芍药15克。水煎服。功能舒肝理气,缓急止痛。治气滞型急性胆囊炎,右胁绞痛

  • 脾虚带下

    病证名。由于脾失健运,聚湿下注,伤及任、带二脉而致带下量多,色白或淡黄,无臭,如涕如唾,连绵不断,并见面色淡黄,精神疲倦,不思饮食,腰痠腹坠,或下肢浮肿,大便溏泻等。治宜健脾益气,升阳除湿。方用完带汤

  • 产后血奔

    见江天览《妇女病自疗法》卷一。即产后余血奔心。详该条。

  • 妊娠心痛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一。亦名胎前心痛。病因风邪痰饮交结,痹阻胸阳所引起的心前疼痛,重者胸痛彻背,喘不得卧,轻者时痛时止,若痛不止,气乘胞络则令胎动。因风邪乘于心包而痛者,宜驱邪止痛,用四磨汤加

  • 足少阴之筋

    足少阴的经筋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足少阴之筋,起于小指之下,并足太阴之筋,邪走内踝之下,结于踵,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,并太阴之筋而上,循阴股,结于阴器,循脊内,挟膂,上至项,结于枕骨,与足太阳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