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急腹症

急腹症

多种以急性疼痛为主的腹腔疾病的总称。系指在人体生理、代谢等内环境紊乱的基础上,复受外界生物、物理、化学及精神因素刺激而发生的以急性腹痛主证的腹腔疾患。临床表现以腹痛、腹胀呕吐及二便异常、寒热出汗等为主要特征,具有炎症、梗阻、穿孔、出血、瘀血及机能障碍等病理改变,常分为气滞血瘀,瘀久化热,热盛肉腐(热毒极盛)及痞结不通等临床证型。我国常见的急腹症有:急性腹膜炎与腹腔脓肿、上消化道出血、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、急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、胆道系统感染与胆石症、胆道蛔虫病急性胰腺炎、腹部闭合性损伤及宫外孕等。建国后,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引下,根据六腑“以通为用”的基本理论,按照西医辨病、中医辨证中西医结合分期分型的诊断内容,制定出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理气开郁、活血化瘀、清热利湿与渗湿利水、温中散寒、补气养血等非手术方法的治疗法则,配合针刺、电针、穴位注射、电兴奋、拔罐、耳针、埋线、按摩及颠簸疗法。并正确掌握手术指征,适时采取胃肠减压、西药、输血输液、灌肠等治疗措施,使急腹症疗效大为提高。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成果之一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妊娠脘腹胀满

    病证名。多因孕后饮食不节,损伤脾胃,或湿邪困脾,脾不建运,或暴饮暴食,积食停胃致气滞不舒。若脾胃气虚,症见脘腹胀满,食少纳呆、便溏、少气懒言、四肢倦怠、消瘦、面色萎黄、口泛涎沫。治宜益气健脾。方用《医

  • 神农明堂图

    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。不著撰人。1卷。已佚。

  • 天行发斑疮

    出《肘后备急方》。即痘疮。详该条。

  • 小肠俞

    经穴名,代号BL27。出《脉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,小肠之背俞穴。位于骶部,平第一骶后孔,距骶正中线1.5寸处;一说“除脊各寸半”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第一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骶外侧动、静脉后支。主治

  • 汉方简义

    书名。王邈达撰。作者将《伤寒论》113方基本上按《尚论篇》的篇次,对各方的方义、配伍应用、加减法、药物的作用等分别作简要的阐析。作者根据张仲景“因病立方”的原则,病、方兼释。其释病部分本于《伤寒尚论辨

  • 内衄

    病证名。①呕血的一种表现。《千金要方》卷十二:“内衄者,出血如鼻衄,但不从鼻孔出,是近从心肺间津液出,还流入胃中,或如豆羹汁,或如切,血凝停胃中,因即满闷便吐,或去数斗至于一石者是也。得之于劳倦、饮食

  • 绝子

    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。指断绝生育,即绝育。

  • 极热

    证名。又名大热。见《幼幼新书》。极热临床见于伤寒发热,脚气毒遍内外,烦热口疮、狂叫等证。《千金翼》以七水凌主大热。参见七水凌条。

  • 溃疡丸三号

    见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》(天津南开医院)。乌贼骨15克,川楝子、延胡索、赤芍药各9克,桃仁6克,蒲黄3克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丸重9克,每服一丸,日二至三次。治瘀血型溃疡病,症见痛有定处,痛如针刺,

  • 消法

    八法之一。包括消散和消导两种意义。用消散导滞破积药,以消除食滞及因气血瘀滞而产生痞积的方法。有消食化滞、消痞化积等法。详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