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经类著作。龙伯坚撰。此书分六篇探讨了《黄帝内经》的著作时代、主要内容及其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,并提出此书的整理办法,对研究内经专题及医学史有一定参考价值。1980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。
全舌紫色,舌中有黄燥苔。多因脾胃脏腑素热,或嗜酒积热,或燥火内盛,或误服温补药所致,均属里实热证,宜攻下泄热。若有表证,宜解表通里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出金·陈文中《小儿病源方论》。脏腑惊证之一,详脏腑惊证条。
解剖部位名称。出《灵枢·忧恚无言》篇。又名小舌、蒂丁、蒂中、喉花、蒂中、帝中、帝钟。为口腔内软腭游离缘之向下突出者,张口作“啊”音即可见。其与咽前柱(舌腭弓)、咽后柱(咽腭弓)及喉核(腭扁桃体)共组成
【介绍】:见年希尧条。
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荷苞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推拿手法名。①即摇法。②即摩法。各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撰有《婴孺方》十卷,已佚。
出《疡科选粹》卷七。即瘤之别称。详该条。
即黑锡丹第二方,见黑锡丹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