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二。即风赤疮痍。详该条。
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,为溪黄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见《崇文总目》。7卷,已佚。
证名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一:“腋痛者,在两胁之上,奶旁外侧,痛连缺盆,肺经症也。若在腋之下,原是胁痛,而非腋痛。”致病原因,有外感、内伤之别。外感多因风寒、燥热等邪侵肺所致;内伤多因郁怒伤肝、积热熏肺或肾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衡铨。上海人。为唐千顷(桐园)之子,亦精医,撰有《人参考》一书(1778年刊行),另有《内经要语》一书,未见刊行。
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四。多情志抑郁或水土因素所致。症为颈部生肿物,边缘不清,皮色如常,按之柔软,随喜怒增大或缩小。治宜理气解郁,化痰软坚,健脾除湿。用四海舒郁丸,或海藻玉壶汤化裁。亦可选用碘
出沈明宗《医征女科附翼金匮》。多因败血阻滞,冲气上攻于脾胃,运化受损;或伤于饮食,损伤脾胃所致。若因败血阻滞者,症见不恶食,或呕多血腥气味,治宜调养气血,佐以消导,方用抵圣汤(半夏、陈皮、赤芍、泽兰、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肩胛疽,见该条。
病名。马王堆汉墓帛书《五十二病方》称“乾骚”。由于肺经燥气偏盛所致。皮损粗糙干枯,瘙痒,搔之有白屑脱落。治宜内服消风散,外搽润肌膏。
【生卒】:949~1005【介绍】:北宋医家。德州平原(今山东平原)人。父、兄均通医术,自化医术更精。历任翰林医学、尚药奉御、翰林医官使等职。撰《四时养颐录》(一名《调膳摄生图》),记述饮食疗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