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生卒】:1878~1950【介绍】:近代医家。字利恒。江苏武进人。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,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校长等职。还创办过“中医大学”。编有《中国医学源流论》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,在祖国医学的发展和传
《审视瑶函》卷三方。赤芍药、炒黄连、木通、生地黄、炒栀子仁、黄柏(盐水炒)、黄芩(酒炒)、当归尾、甘草梢、牡丹皮各等分。为末,每服五钱,水煎,去滓热服。治两眼赤丝虬脉。
即麻木不仁,指皮肤的感觉功能迟钝或丧失。《素问·逆调论》:“荣气虚则不仁。”《类经》十五卷注:“不仁,不知痛痒寒热也。”
脸色泛白,如脱去颜色之状,可见于突然惊恐或晕针。《素问·刺禁》:“刺郄中大脉,令人仆,脱色。”
【介绍】:元代医家。字存心。江西崇仁人。武昌路医学教授,治病多显效。但常以脉象推断寿夭祸福,对医学和诊断学产生了不良影响。
证名。见《张氏医通》卷五。指不因外伤的肤表出血。又名血汗,亦称红汗。《证治要诀·诸血门》:“血从毛孔而出,名曰肌衄。”此又称为血箭,详该条。多因气血亏虚,血随气散所致。治宜补血固表,可选用当归补血汤、
医案著作。2卷。清·陈匊生撰于1897年。作者强调按证论治。案中重辨证、审脉和病人的体质因素。记述颇详,夹叙夹议,医理与治案结合较好。本书收入《珍本医书集成》中。
①指五脏及膏肓之十二个原穴。即肺之原太渊,左右各一;心之原大陵,左右各一;脾之原太白,左右各一;肾之原太溪,左右各一;肝之原太冲,左右各一;膏之原鸠尾;肓之原脖胦(气海)。“凡此十二原者,主治五脏六腑
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醋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仙茅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