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又名齿衄、牙宣。《诸病源候论·牙齿病诸候》:“手阳明之支脉,入于齿。头面有风,而阳明脉虚,风挟热乘虚入齿断,搏于血,故血出也。”详见齿衄条。
牙齿焦枯。阴液受伤所致。齿焦有垢,为肾虚火盛,胃液未竭;齿焦无垢,为胃液大伤,脾肾之阴枯竭,病多危重。
运气术语。同岁会。出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。详岁会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荜菝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鸭脚艾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坠堕闪挫,误行补涩,则瘀蓄于胃,心下胀满,食下即吐,名曰血逆。古法以二陈汤去茯苓、甘草,加赤芍等分。”参血呕条。
【介绍】:见刘瑾条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大金牛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著《累用经效方》。
见《药材学》。为大戟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