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舌肿痛

小舌肿痛

病名。小舌,悬壅垂之俗称。小舌肿痛即悬壅垂肿痛,参见悬旗风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女科秘要

   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。

  • 伏气温病

    病名。指感受外邪后,蕴伏于里,或因平素内热,复为新邪诱发的一类温病。大多初起即以里热为主,与新感温病初起有表证者不同。伏气源出于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中“冬伤于寒,春必病温”一语。《温热经纬》卷二有《

  • 湿热呕吐

    病证名。指呕吐因肠胃素有积热,又外感湿热之邪所致者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湿热呕吐之症,内热烦躁,口臭身热,面目黄肿,满闷恶心,闻谷气即呕。”脉多数大。治宜清化湿热,用家秘清胃汤、栀连二陈汤、栀连平胃散

  • 三台花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三对节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节凑

    骨节之间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留于节凑,必将为败。”

  • 匝(zā 扎)风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脑户,见该条。

  • 蛤蟆瘟

    即痄腮。详该条。

  • 曹公辅

    【介绍】:见曹秉铉条。

  • 膀胱俞

    经穴名。代号BL28。出《脉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膀胱之背俞穴。位于骶部,平第二骶后孔,距骶正中线1.5寸处。当骼后上棘内缘下与骶骨间凹陷中;一说“除脊各寸半”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第一、二骶神经后

  • 痧气

    病名。即痧证。又称痧胀、痧秽。《通俗伤寒论·伤寒兼痧》:“日间触闻臭秽,夜间露宿贪凉,其大要也,夏秋最多。缓则寒湿凝滞于脉络,或湿热郁遏于经隧;急则鼻闻臭毒而阻逆上气,或内因食积而壅塞中气,皆能气胀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