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儿壮热

小儿壮热

病证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:“小儿壮热者,是小儿血气盛,五藏生热,熏发于外,故令身体壮热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经行尿频

    病证名。指经行期间小便次数增多,甚者日数十次。多由肾阳虚和湿热内结所致。若因肾虚膀胱失约,气化无力,症见经行小便频数,形寒肢冷,腰膝酸软,便溏浮肿,治宜益气固肾,收摄膀胱,方用缩泉丸加味。若因阴虚火旺

  • 养心润燥汤

    《医醇賸义》卷二方。松子仁、柏子仁、天门冬、丹参、当归、茯神各二钱,犀角五分,生地黄五钱,人参一钱,甘草四分,藕汁(冲)半杯。水煎服。治心燥,渴而烦冤。

  • 钱汝砺

    【介绍】:见钱瑛条。

  • 毓芝堂医书四种

    丛书名。清·汪和鼎辑。刊于1812年。包括《宜麟策》、《达生篇》、《保婴易知录》、《丛桂堂集验良方》。

  • 肺虚证

    指肺气、肺阴不足所出现的各种证候。《脉经》卷二:“肺虚。……病苦少气不足以息,嗌干不朝津液。”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八:“肺虚则生寒,寒则阳气盛,阳气盛则声嘶,语言用力,颤掉缓弱,少气不足,咽中干无津液,

  • 椒叶

    见《日华子诸家本草》。即花椒叶,详该条。

  • 治浊固本丸

    《医学正传》卷六引李东垣方。莲鬚、炒黄连各二两,茯苓、砂仁、益智仁、半夏、炒黄柏各一两,甘草三两,猪苓二两五分。为末,汤浸蒸饼和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腹温酒送下。治湿热流入膀胱,下浊不止。

  • 肺津不布

    指肺不能正常输布津气,出现喘咳等证的病机。肺接受由脾输送的精气,经本脏和心的作用而输布到全身。如肺受燥热熏灼则肺阴耗伤,津液输布失常,皮毛失于濡润;肺受寒束,则水津不行,停而成饮,均可聚液成痰,发生喘

  • 恶漏

    病名。见王芳林《临床实用痔漏学》。即坏疽漏。参见该条。

  • 膝眼

    ①指髌韧带两侧与股骨和胫骨内、外侧髁所构成的凹陷处。②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别名膝目。位于膝部,当髌韧带两侧与股骨和胫骨内、外侧髁所构成的凹陷处,左右共4穴。有隐神经的髌下支及胫,腓总神经的膝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