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由风搏肺脏,传于大肠,津液干燥所致。其症大便燥结,排便艰难,多见于老年体弱及素患风病者。《圣济总录·大小便门》:“风气壅滞,肠胃干涩,是谓风秘。”《证治要诀·大便秘》:“风秘之病,由风搏肺脏,
【介绍】:隋代医生。僧人,又名释智宣。撰有《发背论》1卷,已佚。
《类证治裁》卷七方。篇蓄一握。水煎服。治脱肛,肛头虫痒。
【介绍】:见陆游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睡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由失血、贫血或肝血不足而内生的风证。参虚风内动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LU6.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太阴肺经。手太阴之郄穴。位于前臂掌侧,太渊穴与尺泽穴的连线上,当太渊穴上7寸处。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,桡神经浅支和头静脉,桡动、静脉。主治咳嗽,气喘,咯血,咽痛
病名。见《外科启玄》卷四。多因三焦风热相搏而成。本病发于耳后,初起如胡椒颗粒,逐渐肿大,甚则溃烂如蜂房,灼热疼痛,色红,或肿连耳廓。若破溃后脓液内通耳窍,则病难速愈。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:“耳发
证名。心在病主惊,小儿受到惊恐刺激,气结湿生,化为痰火,阻遏心窍。症见哭闹不休,打人骂人,哭笑无常,神志有时清楚或不清楚,舌红,苔白,脉滑数。治宜清火化痰。用黄连温胆汤加味。
见《现代实用中药》。为臭梧桐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