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泰
【介绍】:
晋代医生。善治喘病,自拟三物散治喘,效果较好。
【介绍】:
晋代医生。善治喘病,自拟三物散治喘,效果较好。
穴位别名。①太溪穴别名。见《针灸聚英》。②指内踝尖穴,见《针灸集成》。③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:“吕细,在足内踝骨肉下陷中,针三分。”所指疑为照海穴。
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五方。地龙二两,蝉蜕(去翅足)半两。为粗末,每服半钱至一钱,分四次(昼三夜一)服,乳香煎汤调下。治痘黑陷,项强直视,喘胀发搐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即犁头草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晓澜。江苏如皋人。辑有《吴门治验录》(1822年)、《良方汇集》(1825年刊行)等书,并修订重刊有王肯堂之《灵兰要览》,费养庄之《幼科金鉴》等书。
病名。①指患乳蛾同时并发剧烈头痛者。《重楼玉钥》卷上:“此症一边头痛如破,或左右红肿如核(指乳蛾)。……惟下元虚者,多致此疾。”②指内科头痛症之偏于一侧者。
【介绍】:①明代医生。字以求。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。精通医术及养生术,能治疗罕见病,并肯帮助贫穷之人。②清代医家。字三农。华亭(今属上海市松江)人。家中五世精于医,他承家学,撰述有《证治大还》(169
练功方法之一种。出《易筋经》。取直立位,两足稍分开,两手抱头,掌心紧贴耳门,弯腰直膝俯首,尽量使头靠近两膝,再挺身直立。《易筋经》:“两肘用力夹抱后脑,头前用力探出,牙咬,舌抵上腭,躬身低头至腿,头耳
用行气化瘀、消滞软坚以消除痞积的治法。如胁下肿块、坚实不移(多属肝脾肿大)或小儿疳积等病,均可采用此法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克容,别号台石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其父孙桂岩为当地名医,他年轻时曾考科举,年长继承父业,也以医术闻名。行医五十年,并参考古今书籍,撰成《简明医彀》一书,比较简明浅显易懂。
指位于皮部的络脉。因为位浅如浮,故名。《素问·皮部论》:“视其部中有浮络者……。”《黄帝内经太素》杨注:“浮谓大小络见于皮者也。”临床上可根据其部位和色泽的变化用来诊断和刺血治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