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又名大嘴赤脉附睛障。本症内眥赤脉成束,横贯白睛,蔓延黑睛,碜涩不适。古人认为大眥赤脉属心之实火,宜结合眼部及全身证候辨证施治。参见赤脉传睛条。
证名。见《素问·热论》。指心烦而胸中闷满。多由邪热内盛,或痰瘀阻滞,或留饮、瘀血内停所致。可见于多种病证,如伤寒、肺痹、癫狂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幼幼新书》。位于足底,当涌泉穴后1寸处。主治崩漏,头痛,眩晕,足底痛等。直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
①《仁斋直指方论》卷二十五方。槟榔、芜荑各三钱,木香一钱。为末,黎明先吃炙肉一片,石榴根煎汤送服。治肠中诸虫。②《医灯续焰》卷八方。芜荑、雷丸各半两,干漆(捣碎,炒烟尽)一两。为细末,成人每服三钱,小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九。小儿丹毒之一。系丹毒发于足趺者,色赤。治宜以枣根煮汁洗之,或以五加叶、根烧灰,研细末调水如糊状敷之。
【介绍】:参见钱瑛条。
见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。即昆明鸡血藤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饮冷受寒所致的泄泻。《古今医彻·泄泻论》:“寒胜则洞泻而澄彻清冷。”《不知医必要·泄泻》:“洞泻一症,忽然大泻不止,或汗或喘,最为危候。多因夏月伏阴在内,虚寒人恣食寒凉蔬果所致。须连服大剂附子
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三方。桂心、知母、防风各四两,芍药、炙甘草、麻黄、炮附子各三两(一方有白术、川芎、杏仁、半夏)。为粗末,每服四钱,加生姜五片,水煎,空腹服。治诸肢节疼痛,身体尪羸,脚肿如脱,头眩
病证名。外邪侵犯足太阴经所致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:“若十二经络外感六淫,则其气闭塞,郁于中焦,气与邪争,发为疼痛,属外所因。”又:“足太阴心痛,腹胀满,濇濇然大便不利,膈闭,咽塞。”参见心痛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