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情之一。属正常的情志活动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心在志为喜。”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喜则气缓。”但暴喜无度,则可成为致病因素。《灵枢·本神》:“喜怒无极则伤魄,魄伤则狂,狂者意不存。”《素问·阴阳
书名。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编著。本书对全国常用中药材进行了系统的整理,共4册。第1册根与根茎类,第2册种子果实类,第3册花、叶、皮、藤木、全草类及其他,第4册动物与矿物类,共收500余种药物,每
病证名。指小儿伤风咳嗽而吐痰涎的证候。多由风邪入于肺胃,入里化热,灼液成痰,痰结胸中,以致肺气不宣而成。《幼科金针》:“伤风嗽吐者,寒气滞于胸中,肺气不顺,连嗽不止而吐也。”常伴有发热、恶寒等全身症状
经穴中的一类。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经脉交会通过的穴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这类穴位大多分布在头面和躯干部。一般阳经与阳经相交,阴经与阴经相交。表明经脉之间的交叉会合,脉气互通和穴位主治作用的特异性。临床上
病名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:“此症因火上冲,痰随火上注,舌忽胀满口中,软如猪尿泡形,不疼痛,口中流涎,妨言语。”治宜清热泻火,祛痰消肿。可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。或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。
见《南京民间药草》。为旋复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5卷。清·叶其蓁撰。刊于1724年。本书分调经、种子、胎前、临产、产后五门,系作者引录前人妇科著作,参以己见编成。叙述每种病证,首先编成歌诀,其次分析病证,介绍治法。惟书中杂有部分迷信论述。
经外奇穴名。位于小腿前外侧足三里直下1~2寸间,压痛明显处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,深部有腓深神经及胫前动、静脉。主治急、慢性阑尾炎,急、慢性肠炎,下肢麻痹或瘫痪,足下垂等。直刺1.5~2寸。
病名。见《疡医准绳》卷六。肩井骨即锁骨的肩峰端。多因跌扑、坠堕所伤。局部肿胀、疼痛,压之加剧,活动受限,可有骨声。治宜手法整复,给予固定。内服七厘散、复元活血汤,肿痛减轻后,改服正骨紫金丹,接骨丸;后
【介绍】:元代医官。休宁(今安徽休宁)人。原以儒为业,兼通医药,后任浙江省太医提举。上召治疾愈,以疗效高而知名南北。有“好人程太医”之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