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奶癣

奶癣

病名。①为婴儿特有的一种湿疮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又名胎疮、胎癣乳癣。多为禀性不耐,风湿热蕴阻肌肤而成。多发于婴幼儿头面部,有时可延及其它部位。其症初起形如粟米,散在或密集,疹色红赤,搔起白屑,其形如癣。无流水,称干,偏于风热盛;皮肤起粟,瘙痒无度,破则流水,浸淫成片,甚则延及遍体,称湿,偏于湿热重。治疗:风热盛者宜清热祛风;湿热重者宜清热除湿。均可内服消风导赤汤加减或五宝散外治:干用润肌膏,湿用文蛤散。相当于婴儿湿疹。②女子乳晕湿疹,俗称奶癣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足下热

    证名。指两足及足心有发热感觉。见《素问·刺热篇》。多因肾虚所致。《不居集·热症》:“足心如烙者,虚火烁阴,涌泉涸竭也。澄按:足少阴其脉斜从小指趋至足心,出于然骨,循内踝入跟,为涌泉穴。此经原多气而少血

  • 难经经释补正

   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。

  • 疏郁理气

    理气法之一。与宽胸、宽中、解郁、开郁等义同。是治疗因情志抑郁而引起气滞的方法。症见胸膈痞闷、两胁及小腹胀痛等。用香附、佛手、乌药、砂仁之类。

  • 明目良方

    眼科著作。2卷。明代作品。撰人佚名。首卷为目疾症候总论,及五轮八廓病证等;卷1眼科治疗药方并分论药性品目;卷2五轮八廓主病图及72种眼病(上列图,下为七言诗及所用药品),末附眼科用药便览。现有明万历间

  • 余尧举

    【介绍】:见余纲条。

  • 黑根舌

    即红尖黑根舌,舌的前半部红色无苔,舌根有燥黑苔。为热在下焦之候,大便秘结者,宜通下泄热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针灸聚英

    针灸著作。又名《针灸聚英发挥》。4卷。明·高武撰。刊于1529年。卷1论脏腑、经络、腧穴;卷2集录各家针灸取穴方法;卷3论针法、灸法及禁灸;卷4为各种针灸歌赋。编者于书中多以按语的形式,提出自己独到的

  • 指寸法

    以患者本人手指折定分寸,作为量取穴位的长度单位,故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凡孔穴在身,皆是脏腑荣卫,血脉流通,表里往来,各有所主,临时救难,必在审详。人有老少,体有长短,肤有肥瘦,皆需精思商量,准而折

  • 顾养吾

    【介绍】:见顾锡条。

  • 金菊

    见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为万寿菊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