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女科秘旨

猜你喜欢

  • 虚痫

    病名。指本虚标实的痫病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六:“痫证往往生于郁闷之人,多缘病后本虚,或复感六淫,气虚痰积之故。……古人虽分五痫,治法要以补肾为本,豁痰为标,随经见证用药。”“脉浮滑洪数为风痫,细弦微缓为虚

  • 五郁之发

    运气学说术语,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五运之气被克制后,遏郁过极则成为复气而发作,称为“五郁之发”或“郁发”。如金胜制木,木气受郁,则可郁极而发。但五运之气有太过、不及的不同,所以郁极而发的复气亦就

  • 解剖名。①指口之角。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:“足阳明之上,血气盛则髯美长;血少气多则髯短;故气少血多则髯少;血气皆少则无髯,两吻多画。”②《说文解字》:“口边也。”泛指口唇。

  • 血门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医经小学》。位于脐上4寸,再旁开腹正中线3寸处。治妇人腹中血块,胃痛,消化不良;以及急性胃炎等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5~7壮;或艾条灸10~15分钟。

  • 月经来如胆水

    病证名。指经期阴道流出黄绿色的液体。清·何应豫《女科备考》:“月经来如胆水,五心作热,腰痛并小腹痛,面色萎黄,不思饮食,乃气血虚弱。先用黄芩散(黄芩、川芎、当归、甘草、知母、花粉)退其热,后用调经丸(

  • 缠豆藤

    出《李氏草秘》。为菟丝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妊娠小便淋痛

    即子淋。详该条。

  • 痰眼症

    证名。见清·佚名《广勤轩遗稿》。指眵泪稠浊似痰,粘糊满目的证候。详见眵泪条。

  • 嫩阳

    即少阳,以其为生气之首。故名。

  • 睑生风粟

    病证名。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:“肺脏壅毒,大肠积热,肝家有风,致令眼睑皮肉上下有肉如粟粒相似。唯多泪出涩痛,如米隐一般。积久年深,翳膜昏暗,渐渐加重,此眼切宜三五度镰洗出血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廿二更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