痧证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痧胀源流》:“晕痧,一时头眩眼暗,昏迷跌倒,乃毒痧所致,毒血一冲,必至败坏脏腑,其势甚急,不能少延。盖因毒血与食积痰气,结聚心腹胸膈,而经络不转,气血不通,虽放而血不流,虽刮
①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二十八方。前胡、赤茯苓、桃仁(麸炒)、陈皮、鳖甲(酥炙)、煨诃子各一两,木香、枳实(麸炒)、桂心、槟榔、半夏(汤浸七遍去滑,微炒)各三分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十丸,生姜、
病名。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一:“九曰聚毒寒喉风,喉关聚毒,涎唾稠实,发寒热,仍分上下。关上者依法治疗,关下者难治。”系十八种喉风症之一。参见喉风条。
亦名坐生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十:“儿臀先露,谓之坐臀生。”
由劳神过度或久病、热病耗伤心阴所致。又称心血虚。症见心悸,心烦,失眠,易惊,健忘等;甚则可见盗汗,低热,五心烦热,口干等症;舌红少津,脉细数或促。治宜养心安神。
病名。(1)指脾肾虚寒所致大便先硬后溏的病症。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:“阳明病,若中寒者不能食,小便不利,手足濈然汗出,此欲作固瘕。必大便初鞭后溏,所以然者,以胃中冷,水谷不别故也。”《伤寒来苏
即肾怯失瘖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隋代兽医。撰有《治马经》三卷。
出《濒湖集简方》。为棕榈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平息内风的治法。治内脏病变所致的风病。内风表现为眩晕、震颤、发热、抽搐、小儿惊风和癫痫等病症。分滋阴熄风、平肝熄风、泻火熄风、和血熄风等。详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