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太阳少阳并病

太阳少阳并病

病名。指太阳病证未解,而少阳病证已见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与少阳并病,头项强痛,或眩冒,时如结胸心下痞硬。”《景岳全书·伤寒典》:“如太阳先病发热头痛……后见耳聋胁痛,呕而口苦等证者,此太阳并于少阳也。”《医宗金鉴·订正伤寒论注》:“太阳与少阳并病,故见头项强痛,或眩冒,时如结胸,心下痞硬之证。……苟不知此,而以头项强痛为太阳之邪,目眩胸满为少阳之邪,发其汗,两阳之邪乘燥入胃,则发谵语。”《伤寒溯源集·并病证治第十六》:“头项强痛,太阳证也,眩冒,少阳肝胆病也。……邪在太阳则当汗,邪在少阳则禁汗,太阳与少阳并病,亦不可汗。既不可汗,则两经郁经之邪无可解之法,故当刺大椎第一间及肺俞肝俞。”亦可用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,兼散表邪。慎不可峻汗或攻下。参并病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按弦搓摩

    小儿推拿方法名。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操作方法有三种:①先运八卦,后搓儿手、前臂,经关上、关中、关下,再拿儿手摇动(见《针灸大成》卷十)。②左手拿儿手、掌向上,右手大食二指自阳池穴轻轻按摩,经三关至曲

  • 闪跌血崩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傅青主女科》。多因登高跌坠,或闪挫受伤,损及冲任,恶血下流,以致突然阴道出血量多,色鲜红或黑黯有块,腹部按之疼痛。治宜行血祛瘀。方用逐瘀止血汤,或用七厘散、益母膏等。

  • 停饮心痛

    病证名。《圣济总录》卷第五十六:“心属火,其气炎上,饮为水,其性趋下,……若水饮停积于胸中,火气不得宣通,则阳虚阴盛,其病心中淡淡然欲吐而痛,是为停饮心痛也。”参见心痛、饮心痛条。

  • 钉头翳

    病证名。见明·邓苑《一草亭目科全书》。因黑睛生翳似钉头而得名。即钉翳。详该条。

  • 足针疗法

    是指针刺足部特定部位的治疗方法。临床操作时,应先用温水浸泡足部或以酒精反复擦拭,促使较厚的足底皮肤软化,减轻进针疼痛,并可清洁消毒,避免感染。选定部位后,快速进针,应注意不要刺伤骨膜,给予中强刺激,留

  • 丫指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三。即虎口疔。见该条。

  • 产后惊悸

    病证名。见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因产后血虚,心气不足,神无所归,症见惕然而惊,心中怯,如人将捕之状,甚则目不转睛,口不能言。治宜补心宁神。方用养心汤(黄芪、茯神、川芎、当归、麦冬、远志、柏子仁、人参、五

  • 滋阴熄风

    熄风法之一。是以滋阴为主,消除因阴虚而动风的治法。在热性病晚期,热伤真阴,表现为身热不甚但羁留不退,手足心热、面红、虚烦不眠、咽干口燥、神倦心慌,甚或耳聋、手足蠕动或抽搐,舌干绛少苔,脉虚数或细数,可

  • 气营两清

    清热法之一。用辛凉合甘寒之法,以治热性病热邪入气分和营分之证。症见高热、心烦、夜睡不宁、口渴、汗出、舌绛、苔黄而干、脉洪数等。可同时使用清气分和营分的药物如石膏、知母、竹叶心、连翘、黄芩、石斛、生地、

  • 腑俞七十二穴

    经络俞穴。出《素问·气穴论》。指六腑的井、荥、俞、原、经、合等穴。每腑各有六穴,六腑共三十六穴,左右合计为七十二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