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医令
古代医官职称。指掌管医事行政的官员。战国时期,秦有太医令,由秦至宋历代都设有这种官职。其下设有太医丞和其他医职。
古代医官职称。指掌管医事行政的官员。战国时期,秦有太医令,由秦至宋历代都设有这种官职。其下设有太医丞和其他医职。
热性病治法之一。有清热解表、清热解毒、清热解暑等。详各条。
方书名。30卷。宋代医方,撰人待考(原题宋·张锐撰。据陆心源《仪顾堂集》卷19考证疑为北宋·孙兆撰)。今存者为清代翻刻宋本,已缺2、3、6、8四卷。卷1为医论及炮炙法;卷4~27选录多种病证的治疗方剂
治疗大肠实热所致的痢证、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以及便血诸证的方法。多以清热解毒与凉血或行气药相配合,从而达到清热、去湿、止血、止泻、止痛等目的。常用如白头翁汤、芍药汤等。
出《素问遗篇·刺法论》。即元气。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SP8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医学入门》作地箕。别名脾舍。属足太阴脾经。足太阴之郄穴。位于小腿内侧,当胫骨内踝下缘下3寸,胫骨后缘处。一说:“阴陵泉下五寸,与巨虚相对。”(《循经考穴编》)。
自我推拿方法名。出《养性书》。又名灌溉中州。中岳即鼻部。手指擦鼻的两旁。有防治感冒、鼻病的作用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鼻病源流》:“《养性书》曰:常以手中指于鼻梁两边揩二、三十遍,令表里俱热。所谓灌溉中岳,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马儿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扁鹊心书》。正视时,位于瞳孔直上入发际处,主治头痛,目赤,视力减退等。沿皮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1~3壮;或艾条灸3~5分钟。
病证名。又名火头痛、火热头痛。指胃火上冲所致的头痛。《景岳全书·头痛》:“火邪头痛者,虽各经皆有火证,而独惟阳明为最。正以阳明胃火盛于头面,而直达头维。故其痛必甚,其脉必洪,其证必多内热,其或头脑振振
麻疹红润,五液俱全,多为顺证。清·郑卜年《瘄略》:“出瘄发热,时有微汗滋润,并汗、泪、鼻涕、唾、溺,此谓五液俱全,出时色红润,部位齐而透,此顺症也。”一般发育正常,身体健康的小儿,在出疹时,先由头颈、